自從新冠疫情以來,不少行業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定的影響,而對外漢語教學行業借助互聯網發揮出了極大的優勢,呈現爆發式增長。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中文學習,成為外國人接觸和學習中文以及中華文化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繁榮了海內外的中文市場。
根據2021年底的數據統計,全國約有49家國際中文教師培訓機構,在全球疫情影響下,線上漢語教學成為主流,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通過考取對外漢語教師的證書在漢語教學平臺授課賺取課時費;漢語教學市場共有約76家漢語教學機構,而在2019年底統計時還不到10家,2年時間增長了8倍,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該市場的未來將會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目前來看,雖然對外漢語教學的收入和發展前景令人羨慕,但要想順利踏入這一行,還是有一定門檻在的。不僅要有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更需要一定的教學經驗。同時,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對中文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眾所周知,如果是想參與海外孔子學院中文教師、中文教師志愿者的選拔,可以考取CTCSOL《國際中文教師證書》;而對于非相關專業,想要跨行從事國際中文教師工作或者兼職的人群,市場上并沒有統一的證書規定,這對用人平臺以及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難題。
今年施行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國家鼓勵職業教育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從國家法律層面給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以強有力的支撐,同時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中文教育事業。
為響應國家職業教育大會號召,中國文化信息協會漢語推廣工作委員會針對當下核心問題,啟動了《國際中文教師培訓證書》項目,制定了一套以“實用性”為特征、以“就業”為優勢,以“工委會統籌規劃、政策支持、 監督指導,培訓中心招生宣傳及培訓”為模式的國際中文教師標準化培訓選拔體系,即《國際中文教師培訓證書》考試。
《國際中文教師培訓證書》考試大綱,以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國家漢辦)頒布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為依據,以行業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對應試者在漢語國際教育相關基礎知識、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中國文化及跨文化交際等諸多能力的考核,考察應試者是否具備國際中文教師的專業能力,作為漢語教學機構選拔師資的參考依據;考試合格后頒發《國際中文教師培訓證書》。
這就極大地方便了想要從事國際中文教師的人群,可以通過考取《國際中文教師培訓證書》,獲取成為國際中文教師的有力證明,而且這項證書是由國家一級社團專業委員會頒發,正規性和權威性都有保障,用人單位認可。
《國際中文教師培訓證書》不僅使得大專及以上學歷且有志于考取證書的學生及社會群體實現兼職或轉行訴求,還可以通過提升專業基礎和教學能力,真正參與到國際中文教育事業中,有效增加了國際中文教師力量;同時幫助用人單位將符合要求的優秀國際中文教師篩選出來,優化國際中文教師隊伍水平。
不過,除了證書以外,對外漢語教學的用人平臺還更加看中教師們的豐富教學經驗和漢語教學能力。因此,對于初次做起的人群來說,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臺慢慢做起積累經驗,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國際中文教師了。
如今,對外漢語教師行業缺口大,選擇考取《國際中文教師培訓證書》,成為一名國際中文教師,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既是一份前景光明的職業,獲得可觀的收入,同時又為傳播中文和中華文化貢獻了力量,真正是疫情下彎道超車的一個強勢選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