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北京市藥品檢驗所亦莊分中心掛牌,個性化、跟蹤服務的藥品檢驗檢測服務直接延伸到了企業“家門口”,打通檢驗檢測領域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數據顯示,北京已經成為醫藥健康領域源頭創新品種最多的省市,醫藥健康產業形成“一北一南”聚集區,其中“一北”是指北部海淀區和昌平區,以生命園為核心形成的440家企業創新研發集群,也是北京市藥品檢驗所本部所在地;“一南”是指以亦莊、大興等為核心形成的高端醫藥制造集群,目前,亦莊經濟開發區有各類生物醫藥企業1100余家,已形成涵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產業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2014年以來,開發區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產值在北京市占比連續5年超過50%,今年前三季度產值380.4億,增速14.3%。
掛牌儀式(北京市藥監局供圖 央廣網發)
正因如此,此次在亦莊召開的第六屆北京亦莊(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大會,吸引了來自日本科研院所、國家藥典委員會、上海中醫藥大學、天津和河北醫藥企業代表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8家單位、21位學者和300多位專業人士出席。
當前,北京醫藥產業正在以創新驅動、結構升級、綠色高端發展為導向,著力構建高精尖格局,一批具有原創技術的創新型醫藥企業已經有能力與國際知名品牌企業比肩競爭,甚至大大拉低國外同類產品在國內的價格,日益凸顯醫藥產業推動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地位。
據北京市藥品檢驗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前不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類新藥“本維莫德乳膏”,以及研發技術壁壘高的“非PVC粉液雙室袋”注射液相繼在北京誕生,首個利用諾獎原理研制的“全球新”藥品“羅沙司他”在亦莊開發區歷經十年孵化成功。作為醫藥創新和應用實踐的領跑城市,藥品檢驗檢測事業也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
據悉,北京市藥檢所作為擁有65年歷史的藥品檢驗機構,在分析檢測、質量控制、標準研究、藥物評價等有諸多技術優勢,不僅是監管的重要技術支撐,更將助力亦莊醫藥產業引領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