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板栗種植照亮農民脫貧路

發布時間:2019-12-04 11:30:53  |  來源: 新華網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農忙過后,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龍潭村村民們發現,今年的板栗種植收入比去年提高了不少。

“今年是板栗‘小年’,但是全村板栗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比去年還多了1000元。”龍潭村村黨支部書記馮繼昌說,全村板栗收入提高的“秘訣”在于農業專家來“支招”,村民的板栗剪枝技術得到整體提高,板栗產量普遍增加。

作為科技特派員、農民身邊的“智多星”,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園藝科技學院副教授張京政平均每周都要下鄉一次,深入田間地頭為百姓培訓果樹育種與栽培技術。最初,村干部要走街串巷動員村民接受培訓,如今張京政成了村民爭相求教的“香餑餑”。

龍潭村村民姚建民說:“以前,大伙兒都認為自己的剪枝手法好,可事實證明張教授‘抓大放小’的剪枝技術更有效。農民要想把地種好,還得多向專家請教。”

像張京政這樣的科技特派員,在位于秦皇島市的涉農本科院校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數不勝數。他們扎根田間地頭,把科技的種子播撒在希望的沃土,用專業技術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難題。

在昌黎縣嘉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百菜園日光溫室里,一株株黃瓜秧充滿生機。據公司董事長張志剛介紹,園區里種植了一種“綠島7號”黃瓜,與普通黃瓜不同,因為品質佳,口感好,每根黃瓜可以賣到10元的價格,而且供不應求。

“綠島7號”是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的科技特派員閆立英及其團隊在農村開展科技服務,不斷探索攻堅的成果。“綠島7號”解決了旱黃瓜品種混雜退化、種植效益大幅下降的問題,旱黃瓜重獲新生。

閆立英說,“農科是我們學校的優勢學科,服務‘三農’是涉農高校的使命,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根農村,不斷地將科學技術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為農民解難題,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

自2004年開始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以來,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致力科教助扶貧,服務地方促轉型。截至目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的科技特派團增長到47個,服務領域涵蓋38個產業,服務范圍覆蓋京津冀的11個地市,有效地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和農民增產增收,在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中做出突出貢獻。(記者王昆)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