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3月1日消息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今日出席國新辦發布會介紹,2021年中國吸收外資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了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了1.15萬億元,是近十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增速達到了14.9%。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首次超過了30%。
王文濤介紹,今年1月份勢頭依然比較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達到了11.6%。商務部接下來主要在兩個方面發力:一個是保穩、一個是促優。
一是保穩,就是穩存量、促增量。
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近年來,我們已經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連續五年縮減了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去年發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另外,發揮好一些開放平臺的招商引資作用,這些平臺有21個自貿試驗區,有海南自由貿易港,還有230個國家級經濟開放區,還有“1+4”服務業擴大開放示范試點地區。還有一些平臺,比如投洽會、中博會等一些重大的展會,促進更多項目對接,吸引項目簽約落地。
進一步加強服務保障,我們有一個外貿外資協調機制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這是對企業專門服務的工作專班。有這個專班服務效率更高、更精準。去年,我們協調解決了1000多項外資企業和項目反映的問題,特別是我們也了解到外資企業比較共性的問題,我們推動解決,受到外資企業普遍的歡迎。比如,推動出臺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的政策,外資企業去年反映,相關部委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專班還將繼續在幫助企業穩投資、穩生產、穩經營方面加大服務,推動項目早簽約、早投產、早達產。
我們還將繼續支持各地招商引資,如何把展商變成投資商?去年,我們利用進博會這個平臺,推出了“進博會走進地方”系列活動,首站去了四川。那次“進博會走進四川”活動,我也參加了,有78家參展商,164名高管參與,推動了一批項目落地四川。今年,我們還將持續開展這些活動,推動進博會走進地方,特別是走進中西部一些省份。
二是促優,就是優結構、提質量。
近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的結構總體上持續優化,比如,去年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吸引外資金額分別增長了17.1%、23.7%,中西部引資增速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制造業引資比重下降到19.4%。
王文濤特別提到,要注意制造業引資規模和占比出現了下降趨勢。2021年規模比2019年減少了4.6%,王文濤指出,我們是制造大國,正在邁向制造強國,制造業引資規模下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王文濤表示,下一步將推動強化對制造業吸引外資的支持力度,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
從區域角度來說,中西部引資增速略快于平均,還是很有潛力。我國幅員遼闊,中西部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產業配套能力這幾年不斷加強,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地改善,而且很多基礎設施是聯通內外的,比如,中歐班列的開通,還有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這些都是跟進出口緊密配合支撐的。有一些西部的機場改建,貨運空運的能力也大大的提升,交通條件得到改善。
“中西部未來發展、特別是對吸引外資很有潛力,”王文濤指出:“我們一方面引導,一方面也呼吁外資企業高度關注。”在他看來,中西部人口眾多,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居民消費力、購買力也在大幅度提升,引資潛力還很大。我們要落實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中西部地區發揮自身優勢,培育新的產業,承接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打造引資的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