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后,春節假期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內玉米價格持續全面上漲,特別是四五月份,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加速上漲,創近5年新高。綜合評估生產、庫存、進口、消費、后期繼續上漲可能性不大。
玉米價格大幅上漲 產區漲幅高于銷區
價格全面上漲,產區領漲銷區。據中華糧網監測數據,2020年1-5月,國內產、銷區玉米批發市場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1900元、2072元,比上年同期分別上漲60元和80元。從月度價格變化看,春節后,2-5月份,產區價格環比分別漲2.2%、0%、4.3%、4.1%;銷區分別漲3%、-1.0%、1.9%、2.9%。產區價格明顯領漲銷區。
東北產區價格總體漲幅大,華北黃淮單月增速高。2020年1-5月,東北和華北黃淮產區玉米批發市場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1855元、1968元,比上年同期分別漲107元、55元,漲幅分別為6.1%、2.9%。前期東北價格漲幅總體高于華北黃淮,但進入4月華北黃淮產區開啟了一波快速上漲行情,單月漲幅每噸超過120元。
玉米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建庫補庫、貿易商囤糧惜售疊加疫情防控
企業庫存捉襟見肘被迫提價收購。進入2020年,玉米加工企業總體庫存水平較低。據天下糧倉數據,今年1-5月,全國115家企業庫存合計比上年月均低1000萬噸以上。而春節假期和疫情防控交通限制,使得企業不得不消耗庫存,撐到3月底,企業庫存已經捉襟見肘,企業入場提價收購是四五月份上漲行情的主要原因。
貿易商囤糧待售助推價格上漲。受疫情影響,過去7個月(按從新糧批量上市2019年11月到2020年5月測算)里的玉米消耗在1.3-1.4億噸,加上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數量合計在2.3-2.4億噸,據此推算尚有2000萬噸左右的玉米在貿易環節。這部分玉米從疫情初期,因防控限制賣不出去,逐步演變為因糧價不斷上漲而囤居惜售,不斷助推玉米價格上漲預期。
臨儲拍賣推遲提升價格看漲預期。清明節后,市場開始熱議臨儲拍賣,期望5月初能夠用上拍賣糧,但因拍賣一再推遲,而無糧可用的下游企業,為保障正常生產,再度提價收購,形成4-5月份的快速上漲行情。到5月28日,首批拍賣的400萬噸臨儲玉米全部溢價成交,將玉米價格推向新的高位。
新季玉米上市前,價格再度過快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臨儲玉米拍賣將有效緩解市場供需矛盾。已知的三周(5月28日、6月4日、6月11日)合計1200萬噸的臨儲玉米拍賣,一旦進入市場將極大緩解供需矛盾,玉米價格將高位回落,繼而瓦解貿易商囤居惜售的心理,扭轉玉米供需偏緊態勢。從監測的價格數據看,5月底玉米價格比5月初每噸回落20元左右。
二是飼用谷物原料進口增加將穩定市場信心。據海關統計,1-4月累計,飼用谷物原料(玉米、高粱、大麥和DDGS)進口440萬噸,同比增4.7%。4月份進口149萬噸,環比增60.0%,同比增16.8%。
三是稻谷、小麥替代將壓制玉米價格上漲。5月底,小麥由南至北集中上市,小麥價格處于季節性低位,小麥替代玉米飼用消費的價格優勢顯現。加之國內小麥庫存充足,如果玉米價格繼續上漲,新麥陳麥都可能替代玉米的飼用消費。另一方面,部分品質較差的稻谷也可作為深加工企業原料,替代玉米的工業消費。
四是南北方港口價格倒掛將制約玉米價格上升空間。以鲅魚圈港收購價格和蛇口港成交價格為例,從南北港口價差看,2020年1-5月份月度平均價差為每噸119元,比2019年全年月平均價差縮小15元以上。2020年1月價差最高達到152元,之后受疫情影響,南方飼用玉米消費增長乏力,價差逐月下降,到5月份僅為87元。南北港口價格倒掛不支持產區玉米價格繼續上漲。
五是企業利潤轉薄拖累玉米價格再度上漲。工業消費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比較明顯,當前玉米淀粉類產品消費低迷,原料價格高位給深加工企業造成較大壓力,企業開工率偏低,如果價格再度上漲,企業生產后勁不足,將導致消費水平下降,進而抑制玉米價格上漲。飼用消費方面,盡管生豬產業正有序恢復,但當前禽蛋禽肉價格下跌明顯,禽蛋養殖虧損范圍開始擴大,玉米價格繼續上漲將加大飼料養殖企業的成本壓力,企業利潤降低會減少玉米消費需求,進而抑制玉米價格上漲。(宋雅娟)
關鍵詞: 玉米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