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電腦“認識”攪拌車等工程車輛、為文字識別提供前期記憶數據……這段時間,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鳳凰鎮花李莊村村民許傳偉,在“家門口”與人工智能打起了交道,和村里留在家看孩子的“姊妹們”一起,干起了一項前沿的“新職業”——人工智能數據標注員。
“現在,我在家看孩子時也能賺錢,兩不耽誤。”今年剛剛30歲的許傳偉告訴記者,以前她在鎮里的一家服裝廠打工,由于離家遠沒辦法照顧老人孩子,所以沒干多久就辭職了,專門在家照看孩子和老人。“對象常年在外打工,大兒子馬上升小學二年級,每天上下學都需要接送,再加上小女兒今年兩歲半,也離不了人,所以根本出不去門兒。”許傳偉說。
在花李莊村,和許傳偉有著相同“經歷”的年輕婦女有40多個。“她們不能出去打工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看孩子、照顧老人。”花李莊村婦聯主席張翠平說,以前,這些年輕婦女送完孩子上學后,就“宅”在家里沒事干,日子過得雖然安逸,但是兜里沒錢,生活質量提不上去。省人社廳派駐花李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吉祥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決定讓村里的這支年輕力量“活”起來。
什么樣的工作既可以照顧孩子還能賺到錢?經過考察和交流,李吉祥看中了“數據標注”這個項目。
李吉祥介紹,數據標注是人工智能產業鏈上的勞動密集環節,讓電腦像人一樣識別一種物體或一種文字,需要用大量的數據對其進行訓練。“比如為了教會電腦‘認識’工程車,就需要提供數千張甚至數百萬張標記好的各類工程車圖片,這樣電腦在展示某一款工程車后,就會根據標記好的圖片數據準確進行識別。”李吉祥把這個想法說出來后,村里很多人都質疑:這么“高大上”的工作,普通村民能勝任嗎?
李吉祥向村民一一解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這些工程車輛等圖片進行精細化的框選標注,并沒有高深的技術含量,最主要的是,工作時間不受限制,只要有網,在哪里都能‘上班’。”
就這樣,2019年7月,這支由山東省人社廳派駐花李莊村黨支部書記發起、山東省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承辦,山東省人工智能聯盟輪值理事長單位神思電子參與的“人工智能訓練師”隊伍正式成立,并在村里設立了“AI工場”,安置了近30臺電腦專門培訓村民。“一開始還擔心她們學不會干不了,結果我多慮了,有的年輕婦女學了一兩遍就可以操作了。”李吉祥說,現在經過培訓,村里的年輕人訓練三五天后就能進行“實戰”操作。
在許傳偉家,記者看到她正一邊摟著剛睡醒的女兒一邊干著工作。在她筆記本電腦的右下角,貼著一張巴掌大小的紙片,上面寫著“攪拌車、吊車”等各類工程車的英文翻譯。
“自己不懂英語,做工程車標注不會拼,就把這些常用的車輛英文貼在眼前,方便看。”許傳偉笑著說,當天,她接到的是文字標注任務。“就是把一段手寫字體的文字,在電腦里打出來。”說著話,許傳偉就完成了一條任務。在進行幾次操作后,許傳偉看了一下手機說,“不好意思,我得去接孩子放學了。”說著把筆記本合上后,帶著女兒出了門。
“只要是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派發的任務量,就可以隨時干、隨時停,很靈活。”張翠平說,現在村里的婦女們積極性很高,有任務都爭著做,村里的年輕姑娘也主動找到她要加入“隊伍”。
花李莊村將“AI數據標注工場”項目和“數據標注員”新職業引入鄉村,拓寬了適應農村的新型就業途徑。如今,在花李莊村的輻射帶動下,以數據標注實現的就業之路“鋪”向了鳳凰鎮多個村,200多名村民參加了數據標注技能培訓。目前,熟練的“數據標注員”月均收入1000元以上,最高的可達3000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修路’,讓這條致富路鋪得更寬更長,在吸引更多標注項目進村的同時,規范管理‘數據標注員’隊伍,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李吉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