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參加一場線上活動時說,進入6月份以來,一些國家經濟有所修復,但全球經濟復蘇之路仍很艱難,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的風險和發達經濟體前期無限度的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金融風險,可能會對實體經濟造成二次沖擊,現在斷言全球經濟復蘇還為時尚早。
談及中國經濟形勢及可能面臨的風險,肖鋼表示,當前,中國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常規狀態下加強逆周期調節,不搞大水漫灌、不搞赤字貨幣化,也不會搞負利率。中國經濟已經逐步走出了疫情的陰霾,基本面持續向好。但也要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進一步積聚,疫情之前中國經濟就存在一些風險,疫情之后這些風險也在進一步積聚。要防止這些風險從潛在的、隱蔽的、延緩的狀況,向著未來的、集中式爆發的可能性轉變。
對于中國經濟面臨的輸入性風險,肖鋼提醒,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實行零利率、負利率,有一部分熱錢會進入中國市場。熱錢快進快出,進來的時候會促使我們的資產價格快速上升,快速撤離的時候,能夠造成我們市場大幅的波動。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中國資本市場和全球市場的聯動性在顯著上升,我們一方面要堅持擴大開放,進一步吸引外資到中國資本市場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范短期資金進來可能對未來的市場波動帶來影響。(孫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