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賣減持窘境頻現 銀行股權前幾年的“香餑餑”為何“不香了”?

發布時間:2020-08-07 16:18:18  |  來源:北京商報  

從前幾年的“香餑餑”到如今的無人問津,越來越多的銀行股權因拍賣無果,進入了周期較長的“變賣”階段。8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不完全統計發現,開年至今,已有93筆銀行股權因接連拍賣失敗遭遇了“變賣”,雖然進入“變賣”的銀行股權競買“門檻”低,但上述股權中僅有12筆成交,流拍更是成為了常態。另在銀行資產質量下滑、股東長期持有意愿不足的情況下,銀行股也迎來尷尬時刻,頻遭投資者減持。

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已有逾12015起銀行股權進行了拍賣,其中近900起銀行股權進行到“變賣”階段。從時間節點來看,僅2015年初至今遭遇“變賣”的銀行股權就達到879起,占比超九成,2017年、2018年、2019年這三年來,被“變賣”的銀行股權數量直線上升,分別為54起、304起、398起。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開年至今,已有93筆銀行股權因拍賣失敗進入了“變賣”階段。從標的信息來看,這些銀行多以城、農商行居多,標的金額大多在20萬-1500萬元不等。“變賣”標的的主體有企業持有的銀行股權,也有自然人持有的銀行股權。

北京商報記者從阿里司法拍賣平臺相關人士處了解到,一般情況下,拍賣流程主要有三個階段,分別為首次拍賣、第二次拍賣和“變賣”,首次拍賣失敗后轉入二次拍賣,如果二次拍賣仍失敗,則該標的會轉入“變賣”階段。如果“變賣”失敗就要視處置方的決定,如果要求再次拍賣,則重新進入拍賣流程的三個階段,拍賣價位均由處置方決定。從時間跨度來看,“變賣”與首次拍賣、二次拍賣的周期有較大差距,首次拍賣和二次拍賣的競價周期大多為一天,而“變賣”的周期則長達60天。

對銀行股權頻上“變賣”臺,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分析認為,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的銀行股權拍賣,是因為銀行的股東出現債務危機而被迫拍賣和轉讓,銀行股權“變賣”更多是其股東出現了債務問題,股權比例均比較小,通常不會對銀行產生實質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變賣”程序后,標的價格通常會大幅縮水,較評估價打近半折的標的不在少數。按理來說,進入“變賣”的銀行股權,競買“門檻”低,處置應該更加容易,但北京商報記者卻注意到,即使到了周期較長的“變賣”階段,銀行股權的成交率依舊很低。上述93筆被“變賣”的銀行股權中,僅有12筆股權成功交易,另有8筆被中止,3筆被撤回。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看來,近幾年,銀行的股東合規性要求比較嚴格,例如,不能擁有兩家以上的銀行和保險類的股權,在嚴監管重壓下,銀行股權“流拍”已經成為常態,另外,在目前中小銀行整體估值偏低的情況下,很多投資者對銀行股權興趣度低。而“流拍”也顯示出投資者對這些銀行股權價值的不認可。原因包括價格不合適,拍賣的股權多數比較小,只能財務投資,真正想要銀行股權的機構并不感興趣,還有宣傳不夠,司法拍賣平臺上股權投資者少,股權并不像房產那樣標準化,所以更難被一般投資人接受。

除中小銀行股權在拍賣臺上頻遭“冷遇”,部分上市銀行股份也遭遇投資者減持。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公募基金在今年二季度對銀行股的持股倉位繼續下滑,其中,農業銀行、民生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等銀行遭減持的銀行股數均超2億股。二季度公募基金減倉最多的10家上市公司中,銀行股占了一半。

有市場人士認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修復,銀行股已經到了壓力位,在當前銀行不良率反彈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投資者表現出了擔心情緒從而引發減持動作。盤和林進一步指出,銀行股權頻頻被減持的原因也有很多,整體來說現階段一些中小銀行不良率都呈現上升態勢,風險較大,觸發了市場減持。(孟凡霞宋亦桐)

關鍵詞: 銀行股權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