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股指午盤大幅回落,自8月以來股指在前期高位強勢振蕩,技術面多次回踩下方均線。宏觀方面,出口增速創年內新高,PPI降幅收窄,經濟恢復良好。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未來貨幣政策較難出現大幅收緊的情形,因此中期而言,股指不必過于悲觀。
7月我國外貿進出口2.93萬億元,增長6.5%。其中,出口1.69萬億元,增長10.4%;進口1.24萬億元,增長1.6%。出口大幅改善,主要源于海外經濟體復工復產,外需邊際大幅改善。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顯著,但受制于疫情沖擊,新興經濟體復蘇進程出現分化,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制造業PMI仍在榮枯線下方。進口增速由正轉負,但7月國內需求仍在好轉,進口金額同比回落主要是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以及海外供給受疫情限制導致。
目前發達國家經濟復蘇較為順暢,防疫物品的出口貢獻度可能會下降,但正常需求會繼續修復,預計未來外需依然向好。進口方面,從高頻數據來看,內需不弱,因此隨著海外供給端逐步正?;A計未來進口金額同比增速也將轉正,外貿形勢不必悲觀。
上周公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海外經濟有隱患,國內經濟仍有壓力。海外經濟的隱患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疫情依舊不斷蔓延,可能會使得全球經濟繼續出現“停擺”,對全球產業鏈構成威脅。二是企業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可能引起破產潮、降級潮。疫情以來,已經有多家著名企業申請了破產。三是宏觀杠桿率抬升,疫情影響下,居民收入下降使得居民杠桿率抬升,而政府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杠桿率進一步提升,最終使得高企的全球杠桿率進一步上升。四是低利率環境下帶來的金融市場動蕩有所加劇。
央行專門提及了低利率的負面影響,其中就包括金融機構過度加杠桿,金融“脫實向虛”等方面,在全球金融一體化加深的背景下,不僅會造成本國金融市場的動蕩,還會形成較強的溢出效應。國內方面,雖然各項經濟指標在不斷回升,但是疫情對國內經濟運行的沖擊仍在,餐飲旅游、文化娛樂等服務業恢復相對緩慢。后續來看,控制國內宏觀杠桿率可能是主要的方向之一。
在此基礎上,央行明確表達了要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平穩運行。目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利率走廊的下限,而MLF利率是利率走廊的上限。2018年以來受降準的影響,市場資金利率不斷突破利率走廊下限,央行通過利率走廊調控影響經濟的力度有所減弱。從央行的思路來看,引導資金利率重回利率走廊是大概率事件,但是考慮到當前國內外經濟的環境和影響因素,保持相對較低利率是合乎經濟發展的,因此未來市場資金利率大概率圍繞著利率走廊下限進行波動。
總體來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通脹不會成為制約貨幣政策的因素。7月CPI上漲仍是由食品價格驅動,預計未來物價或將保持穩中趨降。工業品方面,預計PPI仍將振蕩上行,但回升幅度或有所放緩。一方面,海外疫情的不確定性猶存,全球需求雖持續恢復但也存在制約空間,同時原油產能閑置、庫存高企。此外,全球流動性寬松和美元指數下行迅速推升工業品價格的階段基本已經結束,未來工業品價格上漲空間不大。因此,貨幣政策難以大幅收緊,在此背景下股指回調的空間較為有限。(胡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