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股市行情下,私募基金產品今年收益普遍理想,新基金的發售也如火如荼。
8月12日,中國證券基金投資業協會(簡稱中基協)公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私募基金產品備案月報》顯示,2020年7月,中基協新備案私募基金2643只,較上月增加767只,環比增長40.88%;新備案基金規模844.66億元,較上月增加171.65億元,環比增長25.51%。
市場賺錢效應明顯,投資者認購基金的積極性也得以提升。有私募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結構性行情加大了投資者自身操作的難度。而私募基金在操作上較公募、信托等理財方式更加靈活,將資金托付給專業的投資人與管理機構,成為當下不少高凈值人士的首選。不過,總體上依舊呈現大中型私募受資金青睞、小型私募產品發售量平平的特點。
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方面,月報顯示,2020年7月,中基協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的機構143家,辦理通過的機構95家,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32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60家,私募資產配置類管理人3家。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新增的3家私募資產配置類管理人,分別是中國石油集團養老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常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道禾長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目前,私募資產配置類基金管理人共9家,發行的產品共計9只,管理規模已突破8億元。
私募存續方面,截至2020年7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457家,較上月增加38家,環比增長0.16%;管理基金數量88051只,較上月增加1956只,環比增長2.27%;管理基金規模14.96萬億元,較上月增加6085.36億元,環比增長4.24%。
火熱的股市行情不僅讓私募基金新產品發售數量增加,私募產品的收益也隨之攀升。有數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私募基金八大策略平均收益全部為正。
從整體業績看,截至7月底,納入國內一家私募統計網站排名的16016只私募基金產品今年平均收益率為25.24%,且有89.43%的私募機構前7個月取得正收益。
分策略看,年內表現最佳的是股票策略,前7個月的平均收益為28.65%,宏觀策略以28.39%平均收益緊隨其后。事件驅動策略、復合策略、管理期貨策略年內平均收益均超過20%,分別為26.98%、21.35%和20.36%。在上漲行情中,相對價值策略優勢并不明顯,平均收益為13.14%。固定收益策略則以7.69%的收益在八大策略中墊底。(崔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