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隨著有關新政的發布和實施,部分購房者對樓市政策存在兩大誤區:一是認為契稅要漲;一是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轉換認識不清。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看來,這是由于部分購房者對相關政策理解有偏差或不到位所致。
8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法》(以下簡稱“契稅法”)全文公布。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同時表決通過的還有城市維護建設稅法,進一步推進了我國“稅收法定”的進程。
億翰智庫華北區域研究總監彭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契稅是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一個大稅種,上升到法律層面后,有利于增強對樓市的調控作用。
“從因城施策,落實城市調控主體責任的角度來看,契稅作為地方稅種,能夠調控樓市遏制炒房,也能夠調節市場需求。”彭建說。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則表示,從本次免征契稅的對象來看,新增了免稅對象,夫妻之間變更土地、房屋權屬,法定繼承人繼承土地房屋權屬無需繳納契稅。
契稅法公布后,微信朋友圈開始擔憂“契稅要漲,要趁早買房”,在專家看來這是對契稅法的誤讀。無論是契稅暫行條例還是新的契稅法,契稅稅率均為3%-5%,各省區市可自行決定差別稅率。我國當前的契稅執行了優惠政策,大多數城市執行契稅位于1%-3%之間,契稅法也并未提及要取消契稅的優惠,表述仍和以前的暫行條例一致,尤其是剛需家庭仍是政策保護的對象,提高契稅稅率的概率不大。因此,購房者不必對此感到恐慌,新契稅法只是對舊契稅政策進行升級,并不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量價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8月12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五大銀行已經全部公布了存量浮動利率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批量轉換為LPR的相關公告,將于8月25日起對批量轉換范圍內的個人住房貸款,按照相關規則統一調整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定價方式。
由于認識上還存在誤區與利率走勢具有不確定性,固定利率和LPR怎么選讓部分購房者犯難。首都經貿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系主任趙秀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示購房者,2020年4月20日LPR為:1年期LPR為3.85%,較上一期下降20個基點,是自去年8月LPR改革以來,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5年期以上LPR為4.65%,較上一期下降10個基點。購房者要注意的是,房貸利率基準調整的時間為3月1日-8月31日。截至目前,已經只有不到20天時間,要抓緊抉擇。
“從目前來看市場利率在下降,結合各種因素判斷,未來市場利率還將下降。選擇LPR就意味著選擇了浮動利率,意味著會得到將來利率下降的好處。如果選擇了固定利率則把利率鎖定了,得不到利率下降的好處。”趙秀池說,目前選擇轉換為浮動利率和固定利率的起點一樣的情況下,建議大家選擇LPR+加點的浮動利率。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對記者表示,從當前經濟形勢來看,疫情后金融環境整體相對寬松,房貸利率保持在平穩水平,且總體來看還是有一定的下行趨勢,因此對于短期內即可還清貸款的客戶來說,選擇LPR似乎更具優勢。而如果是房貸年限較長的,從長遠來看,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未來利率變化不確定性較強,對于想要追求穩定的房貸客戶來說,選擇固定利率更適合。(周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