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代表著我國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但其普遍存在缺信息、缺信用、缺資金,面對風險較為脆弱等問題,疫情之下更是首當其沖。正因如此,普惠金融服務往往伴隨著風險高、收益相對低的“痛點”。
業內人士表示,普惠金融業務持續發展需要擺脫人力依賴的傳統模式,金融機構傳統的運營模式需要有大幅改變。金融科技是未來普惠金融業務可以依賴的重要武器,也是未來普惠金融持續深入發展的重要手段。
科技紓困小微
精耕普惠金融
長期以來,小微企業始終面臨著融資貴、融資難的困擾。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小微企業生存、發展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資金緊張成為首當其沖的最大難題。
發展普惠金融的目的便在于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小微企業是其重點服務對象之一。但目前普惠金融從范圍、規模和深度還遠遠不能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而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為核心,逐漸成為促進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徑。
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也曾指出,在金融科技應用上,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基于優勢互補、各取所長的原則,積極與金融科技領域知名企業開展合作,通過快速整合多方優勢資源,實現引領性創新,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和可得性。
作為頭部金融科技公司,京東數科將自身場景內的金融業務全面開放給傳統金融機構,打磨“金融云”等底層科技能力,輸出給金融機構。在個人信貸科技方面,京東數科構建了互聯網架構信貸核心系統,可實現自動毫秒級實時授信。而資金和賬務管理子系統采用分布式系統架構,擁有秒級處理效率的同時還可基于自研星鏈服務編排引擎可視拖拽方式API化,實現上萬個消費場景與上百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對接搭建金融信貸服務。
“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理,數字科技的創新讓風險管理更加數字化、智能化,讓金融企業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服務更多的實體企業與個人,真正實現普惠。”京東數科CEO陳生強表示,金融創新需要跟產業更深度的結合,通過助力實體企業發展的同時,將金融服務無縫地連接到企業的實際經營中去。
疫情后,配合國家政策、給小微企業及時“輸血”,融360簡普科技(NYSE:JT)在手機APP和PC端同時上線助力小微抗疫專區,與眾多機構一起,及時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貸款的信息和渠道,緩解融資難題。
與此同時,其旗下數字金融服務提供商占融數科通過提供資產對接、流程設計、風險控制、系統實施、運營管理等科技賦能服務,幫助合作金融機構有效地觸達小微企業,打通了資金融通的“最后一公里”,為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而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則始終高度關注以“三農”金融供給為代表的普惠金融領域,在“2023戰略”布局下,以創新型金融科技(Fintech)手段提升消費信貸服務的可獲得性、產品的可負擔性,持續推動農村地區普惠金融創新發展。
具體來看,捷信依托在消費金融領域建立的市場網絡優勢,通過數字化網絡技術的運用,不斷完善和構建“線上+線下”全渠道金融服務平臺。既彌補了農村居民金融支持手段少、無法熨平當期收入和持久收入差異等缺陷,也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其“觸發購買”潛力,進而形成捷信服務體系循環銷售閉環,扮演好客戶終身金融服務伙伴的重要角色。
捷信方面表示,未來將持續堅持本地化的發展策略,通過持續貫徹普惠金融政策,扮演好嫁接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供給的橋梁的重要角色,讓普惠金融惠及更多普通老百姓,傾全力實現消費者對于品質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金融與科技融合
助力復工復產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形勢持續向好,借助金融科技力量,企業復工復產也在全面推進。
針對金融機構復工難題,度小滿金融為金融機構提供了1個月免費的智能語音機器人服務,更大限度降低金融機構部署在線智能服務的成本;同時對于疫情中出現的新問題,針對性推出特殊版本機器人,增加疫情識別的多種意圖,助力金融機構“零接觸”辦公。
目前,度小滿語音機器人的客戶包括國有大行信用卡中心、股份制銀行個貸和信用卡部、地方性城農商行,以及互聯網巨頭信貸業務部門等50多家金融機構,已應用于貸后管理、電銷、質檢等多個環節。
度小滿金融CEO表示,此次疫情加速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對于普通用戶而言,疫情期間線上金融服務的迫切性需求增加;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線下展業受到限制,也需要主動擁抱金融科技。疫情凸顯了金融科技不可估量的價值,金融服務也從“半線上化”向“全線上化”過渡。
助力復工復產,科技領先型中小銀行——廈門國際銀行也在行動。據了解,疫情期間,廈門國際銀行將科技力量滲透到復工復產的細節中,發揮助商惠民作用,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科技手段,為實體經濟恢復與發展保駕護航。
據廈門國際銀行首席信息官王鵬舉介紹,疫情發生后,廈門國際銀行簡化了傳統供應鏈融資業務線下提供貿易材料、業務確權及各類憑證交互的繁瑣流程。在提升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的同時,落實好“無接觸式”金融服務。同時,還在“國行E企盈”平臺上線了“遠程辦公打卡”“防疫事務審批”“疫情工具箱”三大功能板塊,助力企業安全復工復產。
科技賦能
助推數字化轉型
除金融科技公司外,銀行也在加大科技投入和研發,加快推動數字化戰略轉型。
據了解,近年來,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堅持金融服務首都實體經濟和地區發展大局,深耕北京市場,積極打造“總分聯動、源頭獲客、項目推進、團隊營銷、綜合服務”對公多維聯動經營模式,加快推動數字化戰略轉型,“線上+線下”雙線布局創新產品服務,提升整體競爭力,搶占市場制高點。
此外,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圍繞北京“創新中心”建設,瞄準未來產業布局,大力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科創企業。
上半年,農業銀行北京分行設立了高端制造業金融服務特色行并確定成立科創企業服務中心,制訂先進制造業及科創企業白名單,打包差異化支持政策,深化境內外聯動、行司合成,創新推廣線上供應鏈融資、人才貸等專屬產品,近年來為572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各類貸款共857億元,并為京東、小米、用友、字節跳動等“獨角獸”重點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超過150億元。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農業銀行北京分行深入首都防疫前線,為13家科創企業審批授信金額68億元,取得了銀企雙贏合作效果。
對于金融科技而言,今年既是挑戰嚴峻的一年,也是發展的關鍵之年。疫情加速了金融科技能力向各個經濟基本單元的融合滲透,從以往的“點狀”“線狀”向“網狀”輻射。金融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空間更為寬廣,通過扶持小微企業、賦能普惠金融,將推動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與高質量發展。(樊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