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以來,全球的不確定性事件明顯增加,市場避險情緒有所升溫。受此影響,債市情緒不斷好轉,短期面臨支撐。
經濟修復如期放緩。整體看,7月經濟延續恢復勢頭,但供需兩端斜率延續放緩。結構上的隱憂依然存在:一是外需強于內需,二是地產投資加速攀升;三是工業生產、制造業投資修復節奏放慢;四是社零消費同比增速仍維持負值區間。前期生產較需求恢復快,由于需求持續偏弱,企業庫存開始累積,需求的弱勢開始反噬生產端,進而導致生產端開始走弱。當前制造業在產能空間、企業利潤、外部貿易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之下擴產動力不足。消費端仍受居民收入、就業的影響而維持疲弱,未來經濟修復仍有一定壓力。
前期債市大幅調整后,當前債市仍有吸引力。從國內資產配置的角度看,在5月以來狹義流動性收緊之后,其在6—7月也逐漸傳導至廣義流動性層面。我們看到,7月金融數據顯示廣義流動性也開始有一定邊際的收緊,國內權益市場在7月快速上漲后也進入了振蕩模式。從這個角度而言,全球以及中國市場的風險偏好都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往后看,近期全球資產的這種迷茫和盤整態勢可能不會一直持續,未來風險偏好要么最終向上突破,要么會重新回落,從而帶來大類資產的波動。從性價比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國內債券收益率在近2—3個月的回升后,基本處于不錯的配置價值階段。因為機構普遍預計十年國債收益率在2.9%—3.0%有比較好的安全邊際。中美利差處于歷史高位,債券收益率和經濟增速相比具有吸引力,短期股債性價比也在向債券傾斜。
MLF超量續作,貨幣政策收緊被證偽。央行8月17日開展7000億元MLF操作,對沖8月全月到期的5500億元MLF,實現中期流動性凈投放1500億元。一季度疫情沖擊下,央行通過降準、新作MLF的方式投放中長期流動性,在降息政策的配合下,資金面寬裕、資金利率快速下行。二季度貨幣央行流動性投放轉向鎖長放短,MLF縮量續作成為常態。中長期流動性逐步回籠的過程中,資金面逐步收緊,貨幣市場利率快速回升至政策利率水平。市場對于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不斷升溫。本次MLF超額續作規模較大超出市場此前預期。央行8月以來資金投放量明顯增加,一改6、7月資金凈回籠的趨勢。一是因為市場流動性的需求比較大,根據貨幣政策報告,超儲率處在相對低位。二是需要加強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配合,8月國債和地方債的供給較大,需要流動性支持。整體看,央行8月以來連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以及MLF超量續作,再度印證貨幣政策只是回歸常態,尚未到收緊之時。 (李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