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不但造就了這輪美股大幅反彈行情,還締造了一個新的金融科技巨無霸平臺——在疫情期間迅速躥紅的美國互聯網股票交易平臺Robinhood。
憑借零費率、零碎股票交易、便捷操作界面吸引大量美國年輕投資者青睞,這家在2015年創立的美國在線股票交易平臺一度被譽為“美國散戶大本營”。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Robinhood的新注冊散戶投資者逾300萬,僅在6月份,這個平臺的日均交易量(DARTS)達到430萬筆,超過美國所有在線券商競爭對手。
與此對應的是,大量知名創投機構紛紛向Robinhood拋來橄欖枝——8月17日,Robinhood宣布完成新一輪2億美元G輪融資,令其估值在短短五個月期間飆漲約30億美元,漲至112億美元。
“某種程度而言,Robinhood與美國廣大散戶投資者實現了雙贏——通過Robinhood平臺的便捷投資與散戶資金集聚效應,眾多散戶在自己所創造的美股反彈行情里收獲頗豐;Robinhood則借助龐大客戶資源創造業績井噴式上漲同時,帶動估值飆漲。”一位美國創投機構負責人指出,隨著Robinhood大獲成功,越來越多美國創投機構正密切關注美國其他在線股票經紀商Charles Schwab、TD Ameritrade、Etrade的股權投資機會,力爭挖掘出下一個Robinhood。
在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王金龍看來,盡管美國年輕散戶投資者“創造”了這輪美股反彈行情,但他們來得快,去得也快。比如疫情好轉正令越來越多美國散戶發現民眾開始走出家門上班,或前往商場購物消費,由此他們認為電子商務、遠程辦公等互聯網行業發展空間遭遇“瓶頸”,進而減持美國中小盤科技股獲利離場,因此要留住這些年輕散戶投資者,美國在線炒股平臺還需提供智能投顧、財富管理等多元化服務,塑造可持續的業務模式。
Robinhood緣何成“散戶大本營”
與傳統的股票交易平臺不同,Robinhood從誕生起,像是專門服務年輕散戶投資者。
“在美國,眾多年輕散戶投資者買不起高價股票,且被眾多炒股平臺高傭金拒之門外,因此Robinhood通過金融科技,讓他們通過智能手機開立賬戶用于買賣股票、ETF和加密貨幣等,且操作界面相當便捷,不收取任何傭金。”一位長期跟蹤關注Robinhood發展的美國創投機構投資總監介紹,這令Robinhood迅速聚集大批30歲以下的年輕散戶投資者。
相比美國其他在線券商“坐等”用戶上門,Robinhood為了提升其在年輕用戶群體的影響力,不斷借鑒互聯網獲客手法——比如它引入激勵機制,若用戶邀請朋友在平臺注冊,就有機會獲得Facebook、Apple等公司股票作為“獎勵”。
據JMP Securities的數據,得益于互聯網獲客手法,盡管Robinhood平臺用戶平均資金只有1000-5000美元,但鑒于其年輕用戶數量龐大,整個平臺的客戶投資規模高達650億美元,儼然成為美股市場不容忽視的新勢力。
“在疫情爆發前,這股新勢力尚未顯山露水。當時Robinhood對美國資本市場的最大沖擊, 是它率先推出免費交易,直接觸發嘉信理財、宏達(TD Ameritrade)、Fidelity等美國大型互聯網券商相繼掀起傭金價格戰,驅動美國證券行業交易傭金正式進入零時代。”上述創投機構投資總監透露。
王金龍表示,由于疫情導致美國大量年輕散戶投資者無法出門消費,干脆在家在線炒股,而疫情導致美股大幅波動,進一步激發了年輕散戶投資者的抄底熱情。
這無形間驅動Robinhood交易量與業績持續水漲船高。據Robinhood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其日均交易數達到430萬筆,超過所有在線股票經紀商,第二季度其日均交易數比一季度更是翻了逾一倍。
“Robinhood一度成為美股投資的風向標。”上述華爾街對沖基金人士向記者透露。比如柯達股價因得到美國政府貸款支持而一度暴漲數十倍,這背后,是Robinhood平臺大量散戶投資者紛紛追漲柯達股價。受此影響,一些華爾街機構投資者開始密切關注Robinhood平臺的散戶投資動向,以此挖掘新的美股投資機會。
然而,Robinhood業績爆發同時,也帶來不小的波折。3月份美股觸底反彈期間,它曾經歷多天的宕機,導致不少客戶無法展開交易。此外一名客戶在炒股巨虧73萬美元后自殺,令它一度倍受輿論壓力,迫使平臺大幅抬高面向散戶的高杠桿期權交易門檻。
為了緩解輿論壓力,Robinhood 近期持續加大投資者風險教育,比如通過操作界面進行各種炒股風險提示。
“盡管遭遇一系列成長煩惱,Robinhood業績持續井噴的態勢似乎未受影響。”上述創投機構投資總監指出。僅3月份,Robinhood的業務收入高達6000萬美元,是2月份的三倍;此外,這個平臺在一季度還賺取約1億美元的股票和期權業務收入。
創投機構追捧的算盤
隨著業績井噴,Robinhood儼然成為創投市場的新寵兒。
8月17日,Robinhood宣布由D1 Partners領投的2億美元G系列融資,這是該公司在短短五個月完成的第三筆股權投資,估值一舉提升至112億美元。
4月初,Robinhood已完成一輪由紅杉資本(Sequoia)、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和谷歌風投等創投機構參與的股權融資,令其估值提高至86億美元。3個月后,在4月份投資估值的基礎上,Robinhood又完成了一輪3.2億美元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TSG Consumer Partners 、IVP等。
在上述美國創投機構負責人看來,大量創投機構之所以追捧Robinhood,一方面是散戶在疫情期間在線炒股熱潮不減,正帶動Robinhood業務收入持續飆漲,為平臺未來IPO高估值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是其海量客戶資源正蘊藏廣闊的財富管理、智能投顧業務拓展空間。
“畢竟,疫情正在改變人們生活,包括越來越多的年輕散戶投資者開始青睞在線炒股,進而熱衷在線理財或智能投顧,這恰恰是美國不少創投機構此前忽略的民眾生活方式一大變化趨勢。”這位美國創投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Robinhood推出儲蓄業務——開始向年輕散戶用戶提供現金儲蓄管理服務,存款賬戶收益率達到0.30%,支持用戶通過借記卡與自動柜員機提款,從而涉足多元化財富管理服務以留住年輕客群,尋求新的業務模式可持續增長。(陳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