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是實體經濟融資主要供給者 合理讓利需用好貨幣政策工具

發布時間:2020-08-21 09:37:19  |  來源:農村金融時報  

商業銀行是實體經濟融資的主要供給者,也是向企業讓利的主體之一。如何實現讓利,既需要監管部門正確引導,也需要銀行業吃透精神、主動作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應繼續深耕縣域、社區、農村,下沉經營重心,發揮“接地氣”優勢,拓寬客戶范圍。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要求人民銀行系統推動大幅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切實帶動金融系統向企業讓利。

商業銀行是實體經濟融資的主要供給者,也是向企業讓利的主體之一。如何實現讓利,既需要監管部門正確引導,也需要銀行業吃透精神、主動作為。

向實體經濟讓利不能單純依靠降低銀行資產端利率去實現,因為資產端利率下降必然需要通過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才更具現實意義。否則,中小金融機構將面臨虧損、金融風險上升,這不符合“合理讓利”的本質。“合理讓利”必須是在保證銀行商業可持續發展前提下向實體經濟讓利。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推出了多項政策工具,用于支持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通過再貸款、再貼現,人民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中長期、成本較低的資金,鼓勵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同時,規定了使用再貸款工具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的利率上限,實際上就是支持銀行向小微企業讓利。

以今年人民銀行推出的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為例,人民銀行要求商業銀行使用再貸款專用額度發放的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應不高于最近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加50個基點,這意味著使用人民銀行再貸款專用額度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基本低于4.35%,這一利率甚至低于部分大中型企業的貸款利率。

對銀行來說,用好貨幣政策工具,既是動力也是壓力。人民銀行為商業銀行提供了低成本資金,降低了銀行負債端總成本,但對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獲客能力和風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對中小銀行經營能力的綜合挑戰。

因此,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應繼續深耕縣域、社區、農村,下沉經營重心,發揮“接地氣”優勢,拓寬客戶范圍;同時提升風控能力,加大考核、激勵力度,并強化盡職免責,提高基層客戶開展業務的內在積極性和動力。

同時,銀行機構還應優化產品和服務體系,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減少人工管理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實實在在地向企業讓利。例如,工商銀行基于企業結算數據推出“結算貸”、基于企業納稅數據推出“稅務貸”、基于企業用電數據推出“電e貸”等。

此外,銀行機構還可以依托金融科技,為更多小微企業提供便捷、適配、低成本的數字普惠產品,從而間接向小微企業讓利。(郝 飛)

關鍵詞: 商業銀行 實體經濟融資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