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廠開工負荷較大,瀝青庫存處于高位,而生產利潤已經觸及盈虧平衡線。政府加大了基建方面的投入,南方雨季也臨近尾聲,需求的釋放勢必推升瀝青價格。
經歷了一季度的大跌,在原油止跌企穩和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背景下,瀝青期價觸底上漲。但是,8月中旬,瀝青期價再次掉頭,跌破此輪反彈的上漲通道下沿,技術上有走弱跡象。不過,后市在利好因素的提振下,瀝青期價存在反彈預期。
煉廠利潤處于盈虧平衡線附近
1—5月,受疫情的影響,國內煉廠特別是地煉企業的生產受到較大影響,市場供應偏緊,加之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挫,瀝青煉廠利潤居高不下,最高時接近1000元/噸。然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利潤高企以及下游補庫預期的刺激下,煉廠開始加大負荷生產。截至8月26日,瀝青裝置開工負荷達到57%的近兩年的相對高點,遠高于2月中旬24.8%的歷史低點。
不過,需要注意,隨著供應的增加以及瀝青價格的回落,瀝青煉廠利潤逐漸下滑。截至8月26日當周,加工馬瑞原油的平均利潤為13.14元/噸,處于盈虧平衡線附近,遠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煉廠開工負荷不僅難以進一步提升,甚至存在下降的風險。
消費旺季將逐漸體現
瀝青在鋪路的過程中對外部環境具有較高的要求。當溫度低于5℃時,由于加熱的瀝青會快速凝結,會嚴重影響鋪路效率。與此同時,持續降水會導致瀝青產生空隙、降低強度,從而導致路面容易斷裂、縮短使用年限。因此,為了規避北方的低溫和南方的降雨,瀝青消費主要集中在6—11月。受疫情的影響,今年除重點工程外,復工和開工較往年有所推遲。另外,今年由于長江流域爆發多年不遇的洪水,沿線工程施工進度遲緩,抑制了部分瀝青需求。
但是,為了對沖疫情對國內經濟的負面影響,政府加大了基建方面的投入,并且發行專項債為基建募集資金。與此同時,8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防汛救災以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議信息透露,約有1000億元的資金用于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災后重建對于瀝青需求有一定刺激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南方雨季臨近尾聲,推遲的消費旺季也將逐漸體現出來。
后市預測
隨著南方洪澇災害的緩解以及政府對基建項目的投入,需求端將為瀝青市場提供支撐。短期內,瀝青期價不具備大幅下挫的條件,反而有望反彈,并檢驗上方壓力。操作上,建議前期空單止盈,或背靠2650元/噸輕倉布局多單。(洪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