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上市公司半年報全部亮相,“宅經濟”刺激下,按申萬行業分類,59家公司中,多數細分子行業的龍頭公司業績不錯。
今年上半年,消費升級推動行業快速發展,食品加工板塊受到眾多機構資金的追捧,行業上半年熱度高居前三,外資持續加碼。從估值角度看,部分個股估值已達到或超過歷史高位,部分公司重要股東著手減持。
有券商機構認為,由于前期該板塊整體漲幅較大,近期個股存在階段回調的可能,板塊龍頭及中小企業的表現出現分化。重視兼具業績確定性及中長期成長穩定性的行業龍頭成為多家機構共識。
近2/3公司中報增長
“疫情是一場淘盡黃沙始見金的考試,”湖南食品行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參照發達國家食品產業都是長周期朝陽行業,前景肯定是向好的。
隨著食品加工類上市公司中報披露完畢,交出的業績“答卷”喜大于憂。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按申萬行業分類,59家上市公司中,37家實現凈利增長(占比62%),22家凈利出現下滑(占比38%)。
業績翻番的公司有8家,分別為好想你、妙可藍多、海欣食品、三全食品、得利斯、龍大肉食、貝因美、克明面業。業績增幅30%-100%區間的11家,增幅30%以內的18家。
在業績翻番的公司中,“宅經濟”影響成為業績的催化劑之一,包括海欣食品、三全食品、克明面業等,這些公司主打產品均為消費必選品,包括對餐飲具備替代性消費的掛面和速凍面食、速凍肉制品等。
另外,在線上、商超和便利店渠道銷售的休閑零食、烘焙食品、調味品等,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普遍較好。鹽津鋪子中報凈利同比增96.44%,已超過去年全年凈利潤,公司已發布3季報預告,預計同比增幅94.95%至106.09%。
從年內漲幅看,機構更看重業績的持續性,鹽津鋪子年內至今漲幅為304%,在59家公司中高居第2,僅次于今年2月上市新股良品鋪子。
發布3季報預增公告的還有海欣食品(同比增303.71%-465.19%)、好想你(1580%-1640%)、克明面業(95%-105%)、得利斯(270%-315%),年內對應漲幅分別為166%、97%、112%、5.16%。得利斯業績增長成色不高,去年同期基數小,今年上半年凈利不足1000萬。
也不是每家食品公司業績都能“吃”起來,choice數據統計顯示,3季報預減的包括莊園牧場、桂發祥、*ST麥趣,3季度預計首虧的有三元股份、佳隆股份。
高估值或限制短期上漲空間
目前食品飲料行業的估值分位和估值絕對值都處在歷史較高位置。從估值角度來看,食品飲料行業偏高。行業平均市盈率約55倍,市凈率7.6倍。部分個股估值已達到或超過歷史高位。
對此,湖南一家從事快速消費品的上市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由于疫情及形勢的不確定性,食品行業作為消費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受經濟波動影響小、業績穩定的特點。因此,食品行業作為防御性板塊,年初至今獲得更多機構認可。
天弘中證食品飲料指數基金管理人最新觀點認為,食品飲料行業受外需影響較小,企業利潤仍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但許多股票在上半年大幅上漲,估值較高。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高估值未必會通過股價下跌來回歸,而是通過利潤的增加來消化。
該基金管理人同時認為,該板塊有望同A股市場整體向好,但“高估值將限制上漲空間”。而外資和機構集中持有該行業股票以及市場風格轉換是較大的風險點。
無獨有偶,銀河證券同樣給消費股吹了“冷風”,其認為,“創紀錄估值意味著未來投資回報率下降。對于食品飲料等熱門賽道,整體漲幅大、估值高,對于過熱品種不追買,可以做波段投資。”
本土一位私募人士則對財聯社記者直言,“消費股機構抱團現象較為嚴重,短期想象空間不大”。
多家公司發布減持計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公司發布重要股東減持計劃,Choice數據顯示,59家公司中,已有27家公司因不同原因擬減持或已減持。包括漲幅較好的妙可藍多、好想你、安井食品、桃李面包、龍大肉食等。
湘股亦不例外,繼克明面業大股東湖南財信資管8月初發布擬減持不超過約1003萬股后。絕味食品8月31日公告稱,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擬減持不超過6%。公司董秘彭剛毅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主要考慮優化股權結構及未來引入戰略投資者。
9月1日晚,鹽津鋪子發布公告稱,大股東安陽昊平服務公司通過大宗交易減持210.3萬股,減持原因系釋放流動性和優先引進長期價值投資者。
上述多數有減持計劃或已減持的公司,年內漲幅都比較可觀。從該行業整體走勢表現看,59家食品類上市公司中,年內股價漲幅超過1倍的公司有17家,漲幅在50%-100%區間的有18家,僅6家公司出現下跌。
長期“深耕能力圈,鎖定好企業”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將時間維度拉得更長,食品類上市公司仍是不錯的賽道。華安證券研究員虞曉文表示,“好生意驅動股價,行業選擇決定命運”,對賽道中龍頭企業來說,份額擴張、集中度提升仍可推動銷量增長。
其研究統計顯示,2010年至今,十年間食品飲料各子板塊漲幅均不俗,白酒、乳品、食品綜合、肉制品、調味發酵品漲幅居前。
從長周期看,業績驅動股價,增速與股價漲幅基本匹配。例如伊利股份、雙匯發展上市至今,年化歸母凈利潤符合增速分別為29%、22%,對應股價年復合回報率為30%、25%。傳統產業已養育巨頭,增速雖緩但成長坡道仍長。隨著人均消費量增長、內部結構轉換、產業變遷,食品大類下眾多細分產品銷量增長空間仍大。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鹽津鋪子官微透露,8月29日河南鹽津一期已建設完畢并啟動投產,二期項目將加速推進,這是繼瀏陽、江西、廣西基地后的又一生產基地,公司將持續推出新品;絕味食品上半年逆市拿好鋪,新增門店1104家,截至6月底,公司在全國共開設了12058家門店,下半年將對渠道進行精耕。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健康化、便利化的需求增加,包括烘焙、堅果、鹵制品等頭部企業,其產業規模仍有較大成長空間”,絕味食品董秘彭剛毅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國信證券分析師陳夢瑤認為,從更長視角看,疫情推動了行業洗牌、渠道升級轉型,新品類、新消費習慣快速養成,形成新投資機遇。疫情期間艱難環境下更體現企業應對能力及管理內功,中小企業風險承受能力弱,疫情后將加速洗牌,市場份額將向龍頭集中。(黃路)
關鍵詞: 食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