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年報披露完畢,券商自營業務收益得以一窺全豹。
上半年,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再上新臺階,根據choice數據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來計算自營收入,47家券商自營收入共計掙得767.82億元,同比增長17.44%,2019年同期該項收入僅為653.8億元。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居自營收入前五。
從自營打法上看,券商可以粗略分為專注重點行業投資、價值投資、發力固收和大數據交易業務體系四大策略。
其中,國泰君安“非方向性業務”的提法引起了券業關注。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券商自營業務主要為方向性投資,波動性大且收益率下行,成為拖累券商ROE 與估值的重要因素,做市交易將成為自營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
中信自營破百億遙遙領先
從自營收入來看,自營收入超過10億元的券商共有19家,前十名的券商為:中信證券(117.95億)、海通證券(58.48億)、華泰證券(53.95億)、廣發證券(49.59億)、中信建投(44.5億)、國泰君安(40.65億)、申萬宏源(32.89億)、招商證券(30.98億)、中國銀河(29.28億)、興業證券(25.31億)。國盛金控上半年自營收入為-0.04億元,成為唯一一家自營虧損的上市券商。
從自營收入增速來看,哈高科以2285.06%的增速排名第一,不過這也和2019年基數較低有關。增速超過100%的還有華鑫股份(+286.66%)、中信建投(+196.44%)、南京證券(+141.37%)、紅塔證券(+138.08%)。
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上市券商的自營業務在上半年表現慘淡。太平洋證券自營收入增速墊底,較2019年同期下降90.04%,其次是方正證券,自營收入同比下降79.33%。哈投股份、長江證券、中原證券的自營收入同比降幅也均在50%左右。
券商自營各有發力發向
從券商對自營業務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各券商的打法不盡相同。
有券商專注重點行業投資。
中信證券表示,公司股票自營業務加強對消費、醫藥、科技等重點行業的專項投研,聚焦優質成長企業,輔以嚴格的系統性風控措施,整體保持了穩健的業績。同時,深化對量化分析和多元策略的探索和實踐。在股指衍生品方面相關策略的開發和實踐也取得進展,幫助投資組合有效地控制市場風險,降低業績對市場單一方向變動的依賴。
有券商選擇價值投資作為主要方向。
廣發證券就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權益類投資堅持價值投資思路,配置方向為藍籌股和科技股等,根據市場波動較好地控制了倉位,衍生品類投資較好的抓住了市場波動帶來的交易機會,均取得了較好的收益。
東方證券在年報中提出,公司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利用傳統投研優勢深耕行業及個股研究,通過持續跟蹤來挖掘個股投資價值;同時,公司根據股市的震蕩特征執行嚴格的動態跟蹤止損機制,根據市場趨勢靈活調整倉位。
紅塔證券上半年也取得了收入增速138%的成績。公司表示,權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投資方面,始終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個股方面保持板塊的多元化配置,優選業績確定性強、財務健康、現金流穩定的高安全邊際品種,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審慎配置資金,強化倉位管理,嚴格管理市場風險。
也有券商把固收作為自營投資的重心之一。
海通證券表示,公司固定收益投資把握宏觀政策趨勢和債券市場波動節奏,適度超前進行倉位和策略調整,取得了良好收益。
中信建投在半年報中稱,固定收益業務方面,2020年上半年公司繼續保持穩健的自營投資風格,債券自營精準把握市場節奏,穩健的配置與積極的方向性交易相結合,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還有券商專注交易業務體系。
華泰證券在半年報中稱,公司高度重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研究應用,打造多品種、多周期、多策略的大數據交易業務體系,完善宏觀對沖交易基本面量化交易模式,推動交易規模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7家券商增加自營權益投入超一倍
采用“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凈資本”指標近似換算券商自營投資中權益持倉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今年主動降低了自營權益持倉,根據國泰君安在半年報中的披露,公司交易投資業務繼續圍繞打造“卓越的金融資產交易商”,堅持發展低風險、非方向性業務,穩步提升交易定價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
其中,“非方向性業務”的提法與業內分析人士的觀點不謀而合。
東方證券非銀分析師唐子佩提出,交易業務是我國券商自營轉型的重要方向,龍頭券商大概率脫穎而出。自營方向性投資波動性大且收益率下行,在拖累券商ROE的同時也成為壓制券商板塊中長期估值水平的主要因素。自營業務向做市交易業務轉型是行業大勢所趨。頭部券商在資本實力、投研實力、定價能力、風險管理等專業素質方面具備明顯優勢,且已經搶占轉型的先機。頭部券商有望快速確立在交易業務領域的顯著優勢并形成護城河,在證監會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大背景下,強者愈強,頭部集中化趨勢有望顯著加速。(覃澤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