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將于2020年9月19日正式實施,目前離改革正式實施僅剩下不到20天的過渡期。
車險長期以來是財險領域第一大業務。2019年,我國車險承保機動車達2.6億輛,保費收入8189億元,占財險保費的63%。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指導意見》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主要目標,具體包括:市場化條款費率形成機制建立、保障責任優化、產品服務豐富、附加費用合理、市場體系健全、市場競爭有序、經營效益提升、車險高質量發展等。短期內將“降價、增保、提質”作為階段性目標。
改革讓利消費者“消費者將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紅利。”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是說。預計改革實施后,短期內對于消費者可以做到“三個基本”,即“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減,服務基本上只優不差”。
具體而言,交強險有責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0.2萬元不變;無責任賠償限額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到1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100元不變。
與此同時,新的機動車示范產品的車損險主險保險責任增加了機動車全車盜搶、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等保險責任,刪除了事故責任免賠率、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免賠約定,刪除了實踐中容易引發理賠爭議的免責條款。
商車險產品增加了駕乘人員意外險產品,包括代送檢、道路救援、代駕服務、安全檢測等內容的車險增值服務特約條款。
保險業根據市場實際風險情況,重新測算了商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同時,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這意味著,商車險價格更加實惠。
此外,車險產品市場化水平更高,逐步放開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第一步將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確定為(0.65-1.35),第二步適時完全放開自主定價系數的范圍。
無賠款優待系數進一步優化,改革實施后,商車險無賠款優待系數將考慮賠付記錄的范圍由前1年擴大到前3年,對于偶然賠付消費者的費率上調幅度將降低。
人保財險總裁謝一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長期來看,越是市場化,成本優勢、品牌價值、服務能力就越重要。市場化將利好風險定價能力強、渠道管控能力強、服務能力強以及成本管控能力強的保險公司。
保費或現負增長但業內人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預計改革實施后,短期內可能會對財險公司全年業務增速及盈利帶來一定影響。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可能出現三種現象:一是費率市場化造成保費增長趨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保險機構要積極應對業務增長壓力;二是費率市場化造成賠付率上升、費用率壓縮,承保盈利減少,甚至出現承保虧損,保險機構要積極應對盈利壓力;三是費率市場化造成行業集中度提升,中小主體要在細分市場培育形成核心競爭力,避免市場退出風險。
朱俊生表示,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改革可能帶來的保費收入增長趨緩、承保盈利減少以及行業集中度提升等挑戰。保險機構可轉變發展方式,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推動保險業務的結構調整;運用新技術,提升風險識別和定價技術能力,為車險綜合改革提供技術保障;提升承保盈利能力,構筑車險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提高市場細分能力,培育在特定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天安財險副總裁張宇生認為,如何利用車改契機,只有打好創新牌,才能重造車險競爭優勢。市場是細分的,需求是多元的,車險改革以后,專業化、特色化應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工具創新、服務創新,都應該跳出傳統思維去研究去思考,才能捕捉市場先機,才能分享改革紅利。
銀保監會指出,各銀保監局要加強車險市場研究分析,根據改革總體思路,結合本轄區實際情況,提出當地車險監管指標意見;要加強車險市場監測,改進非現場監管,強化現場檢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改革前后市場平穩有序。
各財險公司要集中人力物力,做好費率測算、系統開發、人員培訓、單證印制、聯調測試等各項改革準備工作,制定改革應急預案,確保改革順利切換;要科學制定改革后市場競爭策略和考核方案,切實防范定價風險、償付能力風險和其他經營管理風險。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車銷售市場行情改善,車險市場有所回暖,但增速仍然不理想。車險收入4082.35億元,同比增長2.93%,比一季度提高5.67個百分點,但仍比去年同期下降1.62個百分點。車險占財產險的比例為56.56%,較去年同期下降2.58個百分點。(李致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