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天免費通行背后,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遭遇營收、利潤“雙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對艱難時刻。
今年上半年,政府先后兩次延長小型客車重大節假日免費通行,疫情防控期間亦推出所有車輛免收全國高速通行費政策,前后歷經87天免費通行。
近日,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陸續發布半年報。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國市場上已擁有的23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均受到疫情不同程度影響,山西、吉林、福建、黑龍江等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營收腰斬或接近腰斬。
業內人士表示,不止上市公司,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預計導致高速公路企業收入損失三分之一,免收高速通行費成為高速公路企業營收及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僅2月17日至5月5日期間,全國共免收通行費1590多億元。
87天免收1590億通行費中國高速公路采用的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每年收來的費用用來還銀行本金和利息。這意味著,在87天中免收的1590多億元通行費中,有相當的比例原本是需要用于債務本息償還、運營維護等支出的。
從疫情對高速公路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的沖擊,可窺見影響。近期披露的半年報數據顯示,山西路橋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3.1%,粵高速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5.46%,吉林高速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1.2%,福建高速、龍江高速上半年營業收入也同比下降接近50%。
山西路橋、吉林高速、福建高速、龍江高速等上市公司分別為其所在省份的主要高速類上市企業,運營著當地主要高速公路市場,營收近乎腰斬足見疫情影響之大。
而從上半年凈利潤看,當前統計的23家上市公司中,同比凈利潤下滑超過100%的就有9家。其中,山西路橋凈利潤同比下滑281.09%,悅達投資下滑270.88%,吉林高速下滑182.82%。
這在股市也帶來了連鎖效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A股21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股價在春節后普遍下跌,平均跌幅達到6.41%,明顯跑輸同期大盤。港股市場也有10多家主要業務在內地的高速公路公司,這些公司2月以來整體仍跑輸港股恒生指數。
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注意到,作為高速公路大省的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省份,主要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營收也遭遇不同程度的下滑,但除四川成渝、粵高速、悅達投資外,其凈利潤均保持正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嚴重。
其中,滬杭甬高速、寧滬高速、東莞控股、成都高速、深高速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6.87億元、4.86億元、3.2億元、0.64億元、0.44億元。
全國高速7年連虧中國的高速公路發展迅猛,在世界范圍內也稱得上是典型代表。
數據顯示,中國高速公路通過20年的時間逐漸追趕上發達國家60年的高速公路建設總里程,而“公管到企管”“收稅變收費”無疑成為兩大重要推手,高速公路運營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
曾一度因收費問題為外界詬病的高速公路公司,也是十足的虧損大戶。同樣以23家高速公路上市企業作為樣本,約50%企業的毛利率同比下降,過去一年國內的毛利率平均下降約1.1個點,而固定攤銷、單位養護成本等上漲幅度過快,是其中80%企業盈利下滑的根本原因。
以粵高速來講,其2018年營收32億元,12億元的成本中有6億元是折舊,養護成本高企成為高速公路發展的一大阻礙。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9年,高速公路持續虧損了七年,負債總額度達到5萬億元。
在8月27日交通運輸部舉行的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孫文劍表示,從6-7月份數據顯示,全國高速公路的總流量達到17億輛次,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7.4%。其中貨車通行量5.06億輛次,同比增長13.05%。
羅蘭貝格的報告提出,中國公路貨運市場與GDP高度相關,因此隨經濟“新常態”到來,公路貨運市場將逐步進入低增長區間。這意味著,未來其主營業務收入仍將進一步承壓。
該報告指出,盡管私家車高速流量逆勢上漲明顯,覆蓋了營運客流的絕對下滑量,但需要注意明顯的區域結構特征,即增量的40%集中于廣東、浙江、四川及江蘇四省。
除此之外,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未來依托新增路產獲得增長也不容易,新建路網將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但該區域單公里通行收入有限,難以支撐路企行業高速增長。(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