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重慶、海南、天津等18個省區市網信辦承辦的“行走自貿區”網絡主題活動(重慶站)在線上舉行。
“重慶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升級版’的思路上,我們是按照‘2+6+2’的框架來進行設計的。”重慶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付嘉康向記者介紹。
第一個“2”即圍繞服務業擴大開放、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兩大方向”,建設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重點打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服務業擴大開放,大力發展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具有重慶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
“6”即推動實現投資、貿易、資金、人員流動、數據、運輸“六個自由便利”,建立以投資貿易自由化為核心的制度體系。要爭取國家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把投資自由便利、貿易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運輸往來自由便利、人員流動自由便利等相關領域改革結合起來,形成以國際業務為重點的系統性制度安排,提高改革創新的整體效益。
第二個“2”即實施財稅優惠政策、風險防控機制“兩大保障”,進一步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具體包括無差別落實內資外資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在不導致利潤轉移和稅基侵蝕的前提下,爭取國家同意試點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其他自貿試驗區已試點的稅收政策。探索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的監管模式和管理機制,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作用,加快推進設立重慶知識產權法庭;打造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構建糾紛解決“一站式平臺”;強化重點領域監管,建立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的監管服務平臺。
付嘉康還表示,在重慶自貿試驗區下一步創新發展方向上,主要是四個“注重”:
一是注重立足重慶特色。圍繞重慶特有的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和我市“一基地一樞紐四中心”建設進行制度設計,持續開展具有重慶特色的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
二是注重市場需求導向。著重解決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突出針對性、操作性,打通“堵點”“難點”。
三是注重新舊動能轉換。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產業轉型重構趨勢,著力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數字服務跨境貿易,助推重慶經濟發展率先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四是注重釋放政策紅利。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推動重慶自貿試驗區從“試驗田”轉入“試驗田+特殊經濟功能區”,從“制度創新”單輪驅動轉入“制度創新+優惠政策”雙輪驅動,打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楊曦)
關鍵詞: 重慶自貿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