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以來,受利率債供給壓力仍較大以及2021年專項債提前下發傳聞等影響,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悲觀情緒延續,再創階段性新低。后期來看,央行證實貨幣政策回歸常態、9月利率債供給壓力邊際放緩以及基本面向好的利空開始兌現,國債期貨短期存在超跌反彈機會。
貿易順差對經濟的支撐在減弱
最新公布8月貿易數據顯示,8月出口金額同比上漲9.5%;進口同比下降2.1%,貿易順差589.3億美元,前值623.3億美元,進口增速仍低于市場預期。結合此前公布的PMI數據來看,盡管國內經濟延續修復,但是修復的進程不可過分樂觀,需求整體仍偏弱。出口來看,8月出口金額同比上漲再超市場預期,一方面源于海外經濟延續修復的進程,另一方面在于防疫物資維持高增速的支撐。但也應注意防疫物資中,除塑料制品外的其他防疫物資增速明顯下滑,未來防疫物資的增速對出口的支撐大概率邊際轉弱。整體看,8月出口數據持續增長,說明全球經濟在修復。另外,印度疫情仍未有效控制,但中國對印度出口仍明顯回升。從貿易順差來看,隨著防疫物資增速趨緩,疊加全球范圍貿易爭端不斷,未來貿易順差對經濟的支撐開始轉弱。
關注經濟樂觀預期兌現以及可能存在的預期差。最新公布8月官方制造業PMI小幅下滑,主要是生產端的拖累,但是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的內外需都在好轉,而且需求的復蘇還有可持續性,尤其是基建投資和消費方面,未來還會繼續修復。短期生產端的下滑一方面源于洪澇災害對生產端的壓制。另一方面在于,之前需求端的恢復一直在持續,但是仍偏慢,導致其反噬生產端。這從庫存維持高位以及去化明顯放緩可以看出。具體需求方面,8月新出口訂單在前期大幅回升基礎上由前值48.4繼續上升至49.1,已連續回升4個月,15個行業中有13個行業回升。雖然當前美國二次疫情進入拐點,但歐洲疫情出現反彈,這可能是后期出口的潛在壓力點。綜合來看,制造業PMI連續6個月處于擴張區間,反映國內經濟恢復韌性十足。短期內外需仍有支撐,內外復蘇共振期將繼續。重點關注預期過于樂觀產生的預期差帶來的交易性機會。
利率債供給壓力邊際放緩
8月以來,由于之前為特別國債發行讓道的國債、地方政府債以及金融債發行開始放量,其對資金面以及債市的影響較大。具體看,8月政府債券發行放量,凈供給為年內次高水平,僅低于5月的最高峰。其中,8月國債和地方債合計發行1.77萬億元為年內次高水平,政策性金融債8月發行5300億元,利率債8月合計發行22947億元,僅次于5月的最高峰。結合年內剩余利率債發行規模有限、財政部要求10月底前發完專項債的要求以及專項債早發行早起效的要求,預計9月開始,整體利率債的供給壓力將邊際轉弱。其到了10月以后,供給壓力將繼續轉弱。
地方債方面,9月到期量為2425億元,若假設剩余專項債大頭在9月發行完畢,那么預計9月地方債凈增量為7000億元左右。若假設剩余的專項債在9月和10月的分布比例為2:1, 那么預計9月地方債大約凈增5000億出頭。
因此綜合來看,預計9月份政府債券合計凈增量在8000億—10000億元,較8月份下降4000億—6000億元,合計發行量在1.08萬億—1.32萬億元附近。整體看,未來政府債券的供給壓力將逐漸減弱。此外,在前期央行出手治理資金空轉套利后,銀行體系超儲率不斷走低。后期在利率債供給壓力仍不小的情況下,重點關注央行中長線資金的投放情況。(李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