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再度升溫 新一輪提速在即

發布時間:2020-09-08 09:34:43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最新數據來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在經歷過近兩年的“低谷”發展后,二季度以來各項指標開始出現“久違”回升,釋放企穩信號。今年以來,在穩投資的背景下,多地已在加碼推進PPP項目,加快制定相關政策。業內預計,伴隨修訂后的PPP操作指南文件發布等多重因素推動之下,PPP即將開啟一輪新的發展機遇期。

近期,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行業分布,PPP都呈現出新的特點趨勢。從項目數量和金額來看,財政部PPP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PPP簽約落地項目和投資額兩個指標出現同步上升的情況,其中7月份新入庫項目98個,投資額2510億元,投資額環比上升25.1%;簽約落地項目80個,投資額1480億元,環比上升103.3%。

從行業來看,新入庫項目中約超過八成屬于“兩新一重”。例如,7月份“兩新一重”新入庫項目73個,投資額2328億元,占全部新入庫項目的92.7%;簽約落地項目61個,投資額990億元。PPP項目覆蓋范圍越來越廣,不僅拉動了社會投資,也降低了公共設施建設成本,助力民生改善。

總體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正式啟動PPP模式以來,至今年7月底,累計入庫項目9668個、投資額15萬億元;簽約落地項目6626個、投資額10.4萬億元,落地率68.5%。

事實上,從趨勢來看,二季度PPP各項指標就開始出現10個季度以來第一次明顯回升。

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2018年一季度到2019年四季度,PPP的數據一直在下降,2019年四季度略微有所反彈,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又再度探底。事實上4月以來回彈趨勢已經特別明顯,如果扣除疫情影響,企穩已經有10個月以上,由此來看,拐點已經基本成立。

談及反彈的原因,金永祥認為,一方面經過近兩年多的實踐,各界對PPP的認識逐漸趨于理性,另一方面,在穩投資穩經濟的背景下,PPP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融資模式,可以發揮作用,相比其他融資模式有一定的優勢。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體制研究室主任吳亞平看來,今年以來PPP模式應用回暖更多屬于理性的回歸,“畢竟PPP模式在很多方面相比公建公營模式而言有一定的優勢,如有助于平滑年度政府財政支出,也有利于提高運營效率。規范操作的PPP項目實際上也有利于防風險。”

吳亞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PPP模式屬于一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供給模式,也是一種投融資模式,屬于長期的制度性安排,不應視為一種短期的宏觀調控工具。“地方政府不能說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就大力運用PPP模式,形勢好轉的時候就摒棄PPP模式。但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加大PPP模式的運用,客觀上也有助于擴大投資需求從而促進穩投資穩增長。”

關鍵詞: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PPP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