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受海外影響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相較而言權重股較為堅挺。截至9月10日,本周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分別下跌1.93%、3.95%、5.79%,前期漲幅較大的消費股、科技股均紛紛下跌。資金方面,北向資金本周共流出約18.74億元,而杠桿資金依然在增加,從上周的14333.00億元減少了78.62億元到14254.38億元。短期指數選擇向下調整,從走勢上看,下行動能尚未充分釋放。
A股向下調整
美股自9月3日以來迅速下跌調整,截至9月9日,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3.98%、5.10%、7.59%,短期帶動A股自9月4日離開振蕩平臺選擇向下。
此次下跌中,科技股跌幅居首。一方面,美股科技股估值持續攀升,市場選擇獲利了結。市場傳聞美國司法部最快本月對蘋果、facebook、谷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股提起反壟斷訴訟,加劇了恐慌情緒,觸發了拋售潮。另一方面,有消息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是否將中國頂級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美國正加大打擊中企的力度。除了中興通訊,有報道稱繼美光之后,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確認將在9月15日起停止向華為供應芯片。
此次下跌中,一直以來受到資金喜愛且業績表現較好的消費股也有了籌碼松動的跡象,展開了連續調整,我們認為這主要和當前消費股估值水平較高,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有一定關系。截至9月10日,食品飲料和家用電器PE(TTM)分別為44.23和22.57,處于歷史85%水平,而休閑服務PE(TTM)為148.59,處于歷史92.26%的水平。
創業板交投活躍
創業板自8月24日注冊制正式實施以來,交投活躍。9月8日,創業板指成交金額為3374.55億元,首次超過上證綜指的3202.30億元。自交易規則改變后,資金積極在創業板中尋找機會,且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首先,隨著漲跌幅限制的放開,部分股票漲跌幅限制超過10%,股價對市場消息的消化加快。其次,一些股價較低業績不好的股票被資金短期快速拉升,偏離了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在今年舉辦的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銀保監會將培育非銀行金融機構特色優勢,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有序進行,引導理財、保險資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局部估值處于高位
我國經濟仍處于穩健復蘇進程當中。據海關統計,前8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0.6%,降幅較前7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進口9萬億元,下降2.3%;貿易順差2.05萬億元,增加17.2%。
在經濟尋求轉型升級的進程中,要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堅持“房住不炒”的方針。8月23日住建部和央行與房企座談,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或已形成,旨在避免房企過度融資,出現金融風險。新規下中小房企受波及程度要遠大于規模房企,且中小房企自身抗風險能力不足,融資受限有可能選擇轉讓全部、部分股權或土地資源。從長期看,去杠桿、降負債、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是確保房地產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的重要保障。9月6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銀保監會將穩妥處置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嚴格遵循房住不炒的定位,規范房地產貸款業務,防止房地產市場過度金融化。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積極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股指自7月下旬以來經過振蕩整理后向下調整。長期而言,我們依然看好股指未來的空間,受宏觀環境影響,股指或仍有反復。當前局部估值處于階段性高位,仍需時間或業績消化。從技術面看,短期走勢偏空,下行動能尚未完全釋放,后市仍需謹慎。(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