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國有六大行凈利潤紛紛滑坡 息差仍存下行壓力

發布時間:2020-09-11 10:33:09  |  來源:經濟觀察報  

告別延續了十多年的利潤正增長,在2020年上半年,國有六大行凈利潤紛紛滑坡。

除了郵儲銀行凈利潤下降了9.96%,其余5家國有大行的凈利潤下滑程度均達到兩位數,六大行上半年凈利潤總和同比下滑11.2%。

對于利潤負增長,銀行管理層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是疫情影響、主動讓利、增提撥備等多因素疊加的結果。談及拉低該行盈利增長的因素,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在業績發布會上回應稱,一是銀行凈息差處于下行通道,二是銀行加大了撥備計提。

凈利潤下滑的同時,上半年銀行業整體的信用風險也有所抬頭。未來,六大行的銀業績走勢如何演繹,如何應對息差收窄挑戰,如何應對不良壓力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話題。

凈利潤接近雙位數下滑

今年上半年,除郵儲銀行外,其余5家國有大行的凈利潤下滑程度均達到兩位數:上半年工行實現凈利潤1487.9億元,同比下降11.4%;農行凈利潤1088.34億元,同比下降10.38%;中行凈利潤1009.17億元,同比下降11.51%;建行凈利潤1376.26億元,同比下降10.74%;交行凈利潤365.05億元,同比下降14.61%;郵儲銀行凈利潤336.58億元,同比下降9.96%。

根據中報數據計算,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的凈利潤合計達到5663.3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6377.44億元,換句話說,今年上半年六大行凈利潤總和同比下滑了11.2%。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銀行的營業收入和撥備前利潤都實現了正增長。從營業收入方面來看,工行位列第一,達到4484.56億元,最少為交通銀行,實現營收1267.87億元,同比增長7.28%。從營收同比增速來看,六家大行營收增速不等,其中建行同比增長7.65%、交行為7.28%、農行為4.95%、郵儲為3.35%、中行為3.24%、工行為1.25%。

工行行長谷澍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上半年工行凈利潤同比下降,并不是工行自身經營能力出了什么問題,而是該行支持疫情防控、加大向實體經濟讓利、加快風險化解的結果。

建行首席風險官靳彥民也表示,建行利潤增長主要受累于資產質量,特別是撥備大幅增長。中報顯示,上半年建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113.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367.4億元,增幅49.22%。

對于大行凈利潤集體出現負增長,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風險稱,過去銀行業是穩定增長的狀態,突然出現集中性的負增長,一定程度上超出市場預期。但從股票市場的反映看,超預期因素被快速消化。如果關注到銀行財報指標的變化,銀行業盈利增速負增長也具有相當的合理性。第一,銀行板塊的不良率基本穩定,關注類貸款大幅度下降,可以觀察到銀行業在二季度進行了集中的風險處置。“大幅度的準備計提、大幅度的風險處置和大幅度的風險確認”是中報財務數據的重要特征。第二,銀行業的營收水平增速相對穩定,行業有穩定經營的基礎,市場也不是特別恐慌。

息差收窄 仍存下行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行的凈息差、凈利差基本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窄。

其中,建行凈利差為1.99%,同比下降13個基點,凈息差為2.14%,同比下降13個基點;工行凈利息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1.98%和2.13%,同比分別下降15個基點和16個基點;郵儲銀行凈息差2.42%,下降13個基點;其余三家銀行下滑區間在0.01-0.05個百分點之間。

對于上半年凈息差下降,建行副行長紀志宏解釋稱:上半年為了應對疫情的影響,央行實施了非常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整個債券市場收益和貨幣市場收益都有明顯下降,拉低了凈息差8個基點;LPR利率下行,和主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導致貸款收益率比去年同期低了9個基點,拉低凈息差5個基點;一般性存款的付息成本,對NIM(凈息差)的影響有3個基點。

國信證券對20家上市銀行數據統計發現:凈息差在今年上半年拖累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長2.8個百分點,主要是受LPR下調等因素影響,銀行凈息差下降明顯。

紀志宏表示,盡管凈息差有逐漸下行的趨勢,往后的壓力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整體下行的程度是非常可控的,建行能夠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數字化經營,將凈息差保持在行業比較合理的水平。建行行長劉桂平稱,可能NIM還會有進一步下行的壓力,但是不會下太多,總體來講,NIM能夠保持在一個非常比較合理的水平上。

中報數據顯示,農行凈息差為2.14%,下降2個基點,降幅相對較小。對此,農行行長張青松表示,在負債端成本管理方面,農行的確做了些功課,通過主動調整存款的策略,繼續壓降部分高成本存款,使得存款付息率同比下行了8個基點。

對于存款負債成本的趨勢,張青松表示,現在存款競爭還是非常激烈,另外存款成本降低有賴于活期存款的維護和活期存款占整個存款的比重。“前瞻來看,息差仍然是一個下行的趨勢。”張青松表示。

上半年,中行凈息差為1.82%,同比下降1個基點。中行副行長鄭國雨表示,今年以來,LPR轉換以及利率下調,外幣降息等種種因素綜合的結果,給中行資產端收益率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中行從負債成本的控制和資產結構調整兩個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努力克服凈息差下行的壓力。一是堅持存款量價平衡,合理控制負債成本。二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不斷優化資產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的信貸投入力度,穩步提高中長期貸款投放占比,增強資金運用效率。

不良率有所上升 加大計提力度

從不良貸款來看,上半年六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均較去年末有所上升。

其中,交行上升最多,從1.47%升至1.68%,上升了0.21個百分點,成為六大行中不良貸款率最高的銀行。工行上半年末不良率為1.50%,建行為1.49%,均上升了0.07個百分點。農行和中行的不良率分別為1.43%、1.42%,分別較去年末上升了0.03、0.05個百分點。郵儲銀行的不良率最低,為0.89%,較去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

從撥備覆蓋率來看,除了郵儲銀行、中行撥備覆蓋率分別較去年末上升了10.67、3.6個百分點,其余四家銀行撥備覆蓋率均較去年末下滑,其中下滑最多的為交行,降了23.04個百分點至148.73%。

對于上半年不良率的上升,交行首席風險官張輝表示,該行不良貸款增加主要是由信用卡新增不良沖高與存量客戶風險暴露雙重因素導致。其中,信用卡業務上半年新增不良占比達26%。但隨著新發卡政策和策略模型進一步優化,信用卡業務不良從6月開始出現回落,預計下半年信用卡新發生不良額將會落到以前水平。

從整個銀行業情況來看,根據銀保監會數據,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為1.94%,較2019年四季度末上升0.08個百分點;其中大行不良貸款率為1.45%,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0.07個百分點。

部分銀行也公布了重點關注行業。郵儲銀行表示,公司不良貸款余額的增加主要來源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截至上半年分點;其中大行不良貸款率為1.45%,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0.07個百分點。

部分銀行也公布了重點關注行業。郵儲銀行表示,公司不良貸款余額的增加主要來源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貸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不良貸款余額71.3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0.15億元,主要原因是疫情給部分交通運輸業客戶帶來較大沖擊。

張青松提到有兩類行業的資產質量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是餐飲、住宿、旅游、娛樂等受疫情直接影響較大的行業;二是對外依存度較高、外部輸入性風險突出的行業,比如出口占比較高的低端制造業貸款。

在此情況下,各行均著力提升風險抵御能力,貸款減值損失均有所增長。上半年,工行計提貸款減值損失1117億元,同比增幅21.6%。建行貸款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055.34億元,同比增幅51.22%。中行貸款減值損失607.28億元,同比增長70.01%。郵儲銀行客戶貸款減值損失337.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60%,該行還對受疫情影響的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的資產減值進行前瞻性計提。

對未來利潤的預期,靳彥民表示,現在經濟也正在逐步恢復,尤其是中國恢復得非常快,后面的質量的壓力相對要小一些,但是,要觀察到后面還有政策到期,考慮到政策到期后的退出,可能還會產生一些波動和影響,對利潤的沖擊和影響會有,但個人認為不會有太大的幅度。

張青松則預計,下半年或者短期來看,在不斷復雜的外部環境、疫情防控常態化等因素影響下,農行的盈利增速不可避免地面臨進一步下行的壓力。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凈息差仍然存在下行的壓力,銀行要通過貸款的定價讓利、銀行要做LPR的轉換,隨著LPR轉換的貸款越多,貸款的收息率會隨著LPR市場利率的下降而進一步下降;二是手續費收入增長面臨較大的壓力;三是隨著不良貸款延遲暴露,如有需要還會繼續增提撥備,所以增提撥備也會對當期的盈利增長產生壓力。(胡艷明)

關鍵詞: 國有六大行 息差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