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企盈利能力走下坡路 12家上半年少賺157億元

發布時間:2020-09-11 10:51:57  |  來源:經濟觀察報  

合資車企“利潤奶牛”的光環開始逐漸暗淡。近日,國內各大汽車集團先后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經濟觀察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包括上汽集團、東風集團、華晨中國、廣汽集團、北京汽車、長安汽車在內6家上市汽車集團的14家乘用車合資公司中,有12家出現了利潤的同比下滑,其中下滑程度最高的甚至達到了235.1%。

合資車企利潤的下滑,也導致了它們為上市公司所貢獻的利潤下滑。其中,上汽集團在2020年上半年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投資收益40.5億元,同比下降66.5%;東風集團上半年年從合資公司取得的利潤則從去年的67.85億元下降至32.24億元,同比減少了35.61億元;廣汽集團的合營企業與聯營企業利潤份額則約為39.8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79億元;長安汽車上半年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則為-5.28億元。

對于合資公司凈利潤下滑的原因,大部分車企在財報中都解釋到主要是受到今年上半年疫情導致市場整體需求下滑的影響。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銷售787.25萬輛,同比下滑22.4%。在這之中,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196.79萬輛、186.27萬輛、73.42萬輛、32.88萬輛和2.48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德系和日系乘用車銷量同比降幅均低于行業,美系、韓系和法系同比降幅均超過20%。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凈利潤下滑的合資企業中,有些還出現了嚴重虧損的情況。這或意味著,大環境已然不是直接導致合資車企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從側面意味著,“利潤奶牛”已不再是合資品牌的特有標簽。

從“利潤奶牛”到業績“拖油瓶”

在統計范圍內,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虧損的合資公司共3家。其中,上汽通用五菱虧損6.3億,下滑幅度遠高于行業至175%,也因此成為上汽合資板塊中唯一一家虧損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的虧損主要是單車利率低、盈利能力弱所致,財報信息顯示,上汽通用五菱每賣一輛車就要承擔約1184元的虧損,而其在今年上半年銷量為53.1萬輛。為此,在2018年底,上汽通用五菱曾計劃進行戰略調整,投資約115億元在2018年-2020年間去實現產品、品牌和技術的升級。

除上汽通用五菱外,廣汽三菱、長安福特以及廣汽菲克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廣汽三菱凈利潤虧損了13.2億元,下滑幅度高達235.1%,與日系三巨頭豐田、本田與日產呈現了明顯差距。

廣汽三菱的虧損主要是因其自身產品結構單一,從而導致銷量乏力,品牌被邊緣化。相關信息顯示,目前廣汽三菱的銷量大部分依賴歐藍德一款車型,屬于典型的單條腿走路的車企,而歐藍德目前已接近產品生命末期,競爭力大不如前。體現在銷量上,今年1-7月,廣汽三菱累計銷售34679輛,與去年同期74113輛相比,暴跌53.2%。由于銷量的下滑,此前三菱還發布其中期發展規劃,表示未來將以東南亞為核心市場,輻射大洋洲、中東等重點市場。因此,外界甚至猜測,未來廣汽三菱或將像長安鈴木和東風雷諾那樣斷腕退出中國市場。

曾經長安汽車的“利潤奶牛”長安福特,以及廣汽集團的“增長引擎”廣汽菲克則因為產品自身口碑的原因,在華表現從風光走向低迷。具體來看,2016年是長安福特的“高光時刻”,銷量為95.75萬輛,在隨后的兩年多時間里,長安福特銷量下滑幅度超過六成,2017年銷量下降到82.8萬輛,2018年銷量下跌至37.78萬輛。

在對上市公司的具體利潤貢獻上,2016年長安福特凈利潤達到181.7億元,這一年,持有長安福特50%股權的長安汽車凈利潤為102.9億元,長安福特的凈利潤占到長安汽車凈利潤的88%。2017年,凈利潤與營收繼續上升,分別為121.7億元和1060.2億元。

但到了2018年,長安福特虧損8.0億元,營收為497.5億元,而這也導致了長安企業整體業績的下滑,當年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約663億元,同比下降17.14%;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約6.8億元,同比下降90.46%。今年上半年,長安福特凈利潤為-11.40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比(-7.77億元)進一步擴大。

廣汽菲克的“起落”時間點與長安福特有些類似。其從2015年國產自由光開始,經歷了一段高光時刻,2016年其創下近18萬輛的高銷量,實現260%的增長;2017年全年銷量達到22.23萬臺,同比增長23.6%;但2018年廣汽菲克停止了高增長,全年銷量下滑至12.5萬輛,同比下滑幅度達40%;今年上半年,廣汽菲克實現凈利潤-13.2億,同比減少47.1%。

盈利能力走下坡路

此外,在今年上半年還有一些合資車企,雖然仍在盈利并且對上市公司貢獻了大額利潤,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盈利能力已開始大打折扣。

例如,被譽為上汽集團“三駕馬車”的另外兩駕——上汽大眾與上汽通用,為上汽集團所貢獻的凈利潤分別為69億元、17.8億元,同比下滑30%與75%。其中,上汽大眾一直是對上汽集團利潤貢獻最大的子品牌,但今年上半年上汽大眾卻因與帕薩特碰撞成績不佳影響品牌口碑和企業聲譽,以及斯柯達品牌被市場邊緣化等原因實現了銷量的持續下滑。而上汽通用則是因為近幾年“以價換量”的市場戰略,導致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之間形成內耗問題,從而致使品牌溢價下滑與市場競爭力下降。

曾經將“日系車”作為重要利潤支柱的廣汽集團,在今年上半年也迎來了廣汽本田凈利潤的同比下滑,報告期內,廣汽本田為上市公司提供了36.3億元的凈利潤,同比下滑16.7%;而長安汽車唯一盈利的合資公司長安馬自達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59億元,同比下滑24.6%。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合資板塊虧損嚴重,長安汽車在今年上半年還將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股權出售,該交易增加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4億元。

東風集團雖并未在財報中公布具體合資公司貢獻的凈利潤,但其也在財報中提到了關于合資板塊利潤的下滑。其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利潤同比下降16.74億元,東風本田利潤同比下降9.67億元。另外,東風集團從聯營企業獲得的利潤也大幅減少,其中投資PSA集團收益減少13.13億元。

當然,也不是所有合資公司凈利潤都出現了下滑。例如,廣汽豐田就與廣汽本田譜寫了一曲廣汽集團利潤的“冰與火之歌”,報告期內,廣汽豐田貢獻給廣汽集團的凈利潤為56.4億元,實現了同比23%的增長,與廣汽本田的同比下滑形成了明顯反差。

華晨中國則在營業收入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實現凈利潤卻不降反升,這主要得益于其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利潤貢獻。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晨寶馬對華晨中國貢獻的未經審核凈利潤達到43.8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5.52億元增長23.4%。得益于高額利潤,寶馬集團還宣布將在2022年以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87.5億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將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

這與另一家豪華車企奔馳在華的情況有些類似。今年上半年北京汽車雖未公布北京奔馳具體利潤,但其在上半年營收為749.2億元,占北京汽車總收入的96.23%,成為了絕對營收大頭。但北京奔馳的毛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28.3%下降至今年的26.5%。因此也有消息表示,戴姆勒準備重新啟動與北汽關于增持北京奔馳股權的談判,計劃將其在北京奔馳的股比從49%提升至65%。

分析認為,未來隨著股比限制的進一步放開,中國上市公司或將在類似于奔馳、寶馬這種強勢外資品牌中獲取的利潤進一步減少。另一方面,從當下來看,隨著合資車企本身盈利能力的下滑,這也或將倒逼那些將利潤倚重于合資公司的集團去發力自主業務板塊,以讓自己在市場有立足之地。(童鋒亮)

關鍵詞: 合資車企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