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乘用車企上半年少賺248億 僅4家毛利率逆勢增長

發布時間:2020-09-11 10:58:31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近日,多家上市車企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根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的統計,其中11家主要經營乘用車的上市車企上半年累計毛利潤為49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40億元少賺了近248億,同比下滑34%。在這11家企業中,有7家車企的毛利率同比下滑,包括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上汽集團、江淮汽車、廣汽集團、*ST眾泰和北汽藍谷,與此同時,仍有4家企業的毛利率逆勢增長,包括比亞迪、長安汽車、*ST力帆和ST海馬。

受疫情影響,上市車企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在情理之中。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011.2萬輛和1025.7萬輛,同比下降16.8%和16.9%,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為775.4萬輛和787.3萬輛,降幅增加至22.5%和22.4%。與之相應,2020年1-6月我國汽車制造業實現利潤1904.2億元,同比下降20.7%。在記者統計的11家上市車企中,銷量僅有長安汽車實現了同比增長,而毛利潤也只有長安汽車同比增長33%。

在產品結構和成本的調整下,4家企業的毛利率實現了同比增長。4家毛利率上升的企業分為兩個明顯的陣營,一邊是比亞迪、長安汽車等規模和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而另一邊則是*ST力帆和ST海馬這樣瀕臨破產的邊緣企業。分析指出,毛利率提升并不意味著企業有著比較好的產品結構和市場表現,也可能是產量過低導致生產成本大幅下降所致。

在11家上市車企中,比亞迪的汽車業務毛利率最高,達到了23.93%,略微高于去年的23.22%。比亞迪財報顯示,其上半年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營收為 320.7億元,同比下滑5.62%;營業成本為244億元,同比下滑6.5%。這主要與比亞迪汽車銷量的下滑有關,比亞迪上半年累計銷量為15.9萬輛,同比下滑30.45%,其中一度是比亞迪主力板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58.34%。盡管銷量下滑幅度在11家企業中靠前,但比亞迪的毛利率仍然同比增長。

比亞迪的毛利率被認為受到其燃油車業務的拉動,其燃油車板塊上半年逆勢增長18.85%。而另一主營新能源汽車的北汽藍谷業績則沒有這么堅挺,其上半年毛利率為-3.64%,在11家車企中均位列倒數第一,而去年同期其毛利率為9.47%。北汽藍谷財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為31.1億元,同比下滑69.84%;營業成本為32.3億元,同比下滑65.53%。從銷量來看,其上半年銷量為1.47萬輛,同比下滑77%。

在毛利率增長的4家企業中,意外闖入了*ST力帆和ST海馬兩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毛利率分別為9.75%和7.85%。其中,*ST力帆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 15.8億元,同比下滑69.42%;營業成本為14.3億元,同比下滑70.81%;其上半年的整車銷量為1500輛,同比下滑93%。而*ST力帆的毛利率同比增長,一方面被認為與生產成本降低有關,另一方面則是源于摩托業務帶來的收入與整車收入沒有進行分開統計。

ST海馬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3.11億元,同比下降了43.54%;營業成本為12.1億元,同比下滑了48.75%。ST海馬表示,這都是由于整車銷量下滑所致。其上半年銷量為6500輛,同比下滑55%。ST海馬毛利率的增長主要與成本管控有關。“面對行業下行、產銷下滑的不利形勢,公司始終堅定執行品類戰略,一方面按期推出戰略新產品、打破傳統營銷模式,另一方面堅決處置無效、低效資產,為主業經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海馬在財報中表示。

相比其他三家毛利率上漲的車企,長安汽車是上半年是為數不多的營收和毛利潤均同比增長的車企,其上半年營收為 327.8億元,同比增長了9.73%;營業成本為297.34億元,同比增長了8.44%;毛利潤為18.4億元,同比增長33%。其毛利率為9.3%,高于去年同期的8.22%。這與其銷量成績直接掛鉤,其上半年銷售83萬輛,同比增長1%,是11家車企中上半年銷量唯一增長的企業,但長安的利潤增長也有較大部分來自投資收益。

更多企業的毛利率出現同比下滑,最具代表性的是市值規模最大的上汽集團,其上半年毛利率為10.25%,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近2個百分點。江淮汽車、廣汽集團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5.37%和5.33%,相比去年同期的降幅接近50%。而*ST眾泰和北汽藍谷毛利率直接由正值暴跌至負值,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1.88%和-3.64%。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則相對平穩,毛利率降幅小于1個百分點。

近幾年,主流的頭部企業面臨車市激烈的競爭都采取了價格戰,除了銷量下滑,這也是毛利率下滑的關鍵原因之一。而要想提升毛利率,除了成本控制之外,對產品銷售結構仍然要進行持續升級,這也是長安汽車毛利率的提升的關鍵原因。根據長安汽車財報,長安乘用車上半年批售30.8萬輛,同比增長1.2%,其中歐尚汽車批售7.2萬輛,同比增長7.7%,平均單價提升超20%,同時高端產品序列“UNI”也提供了助力。(干群芳)

關鍵詞: 逆勢增長 乘用車企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