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走自貿區”黑龍江站云座談在線上舉行。會上,黑龍江省商務廳自貿區制度創新處處長張建國表示,一年來,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圍繞創新對俄合作模式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張建國介紹說,黑龍江自貿試驗區自2019年8月份掛牌以來,打造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開放環境下進行壓力測試。
一年來,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圍繞創新對俄合作模式,在以下四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是加強對外合作平臺建設,夯實開放發展基礎。設立全國首個中俄邊民互市交易結算中心,開通全國首個鐵路互貿交易市場,在俄羅斯設立離岸孵化基地、中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境外法律服務及招商代表處等重要平臺機構,為沿邊開發開放、深化對俄合作、輻射東北亞區域合作提供了新載體、新模式、新機遇。
二是強化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拓展經貿合作路徑?;ヂ摶ネㄊ菂^域合作的血脈經絡,哈綏俄亞陸海聯運線路連同哈歐班列構建貫穿歐亞兩大洲的國際物流大通道,黑河黑龍江大橋開通中俄經貿新通道,自貿試驗區搭乘互聯互通新路徑,進入嶄新的“大陸橋時代”。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哈歐班列共發運200列,貨值21.9億元,同比增長40.4%;哈綏俄亞陸海聯運共計發運64列,貨值5.97億元,同比增長14.4%。
三是圍繞“跨境+”產業升級,打造跨境產業鏈條。通過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跨境能源加工、跨境農產品加工、跨境中草藥研發、跨境木材加工、跨境康養旅游等產業,著力培育跨境產業集群;通過開展對俄投資開發并進行木材、農產品、清潔能源等資源回運加工,引入飛地經濟,著力構建境內外聯動、上下游銜接的全產業鏈經濟,開啟國際經濟合作新模式。黑河片區創新跨境電力貿易及落地加工使用新模式,今年以來俄電進口5.1億元,有效助力新材料產業降本增效。
四是創新邊民互市貿易模式,落實興邊富民政策。綏芬河片區創建了集邊民組織、跨境結算、分銷加工等于一體的全流程監管模式,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互市貿易完成過貨量12.5萬噸、交易額7.93億元,參貿邊民13.2萬人次。開通國內首個鐵路互貿交易市場,推動國內首個中俄互貿加工產業園建設,全面落實興邊富民政策,全力提升沿邊開發開放水平。率先將互貿商品來源地拓展至韓國、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3國,在深耕俄羅斯傳統市場基礎上,以邊民互市貿易新模式,打開“邊境有邊、貿易無邊”的國際新視野。
張建國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積極開展首創性、差別化改革探索,為深化對俄開放合作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多的合作機遇,推動形成更多具有龍江特色的沿邊開放創新成果。(林露)
關鍵詞: 黑龍江自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