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類政策性庫存糧食拋售量增加較多,其中最低收購價小麥每周的拋售量在從原來的100萬噸增加到200萬噸后,再度增加至300萬噸。市場人士認為,這有利于保證國內小麥、稻谷、玉米、大豆等糧油的充足供應,可以穩定市場預期,保障糧油市場價格平穩運行。
當前,今年新產小麥收購已進入尾聲,由于最低收購價小麥每周的拋售量增加,預計新麥價格將面臨較大的壓力。“最低收購價小麥的拋售量再次增加,反映出國內穩定糧食價格的決心很大,尤其是對于居民主要口糧小麥和稻谷而言,現有較為龐大的庫存始終是抑制其價格上行的主要力量。”河南省金五谷商貿公司業務經理李彥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國內主要糧食產區先后遭遇災害性天氣,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一度提供了炒作價格上漲的題材。不過,有關部門采取了多項增加市場供應的措施,糧食價格沒有出現太大波動,當前小麥、玉米、大豆價格均從高位回落。
黑龍江黑河市玉米貿易商魏成竹說,當前東北地區春播與內地夏播玉米正處在產量形成關鍵期,產區天氣變化對玉米最終產量有較大影響。從東北地區玉米的生產形勢來看,玉米單產與總產量下降的可能性較大,主要由于連續出現的臺風天氣造成玉米大面積倒伏。目前,東北地區玉米市場供應主要依靠臨儲玉米出庫。內地新季玉米長勢較好,豐產格局基本確定,但也需要防范國慶節前后出現陰雨天氣。
據李彥軍介紹,目前來看,玉米價格趨漲的態勢明顯,估計短期內下行的空間不大,未來如何運行則要看新季玉米產量的高低。由于庫存小麥與大豆持續拋售,再加上新季大豆種植面積增加、長勢喜人,當前小麥與大豆價格較為平穩,這種態勢預計會保持較長時間。(喬林生)
關鍵詞: 政策性庫存糧食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