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企業要當好主力

發布時間:2020-09-14 10:04:55  |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發布的《2020中國上市公司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創新能力前三名。其中,在深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于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6個90%”現象揭示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的意義,這既是深圳創新發展活力迸發的原因,也是當下中國經濟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關鍵所在。

天下之事,本就非新無以為進。更何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加速,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遭遇波折;國內方面,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求發展,創新是真正的“開山斧”,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的緊迫性凸顯。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企業的發展狀況、競爭實力、管理能力對我國經濟長遠發展舉足輕重,牢牢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需要企業主動作為。不囿于實驗室,始終放眼國際,以市場為導向,把攻克“卡脖子”技術放在創新驅動的突破方向;結合自身資源與技術優勢,加快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的戰略布局,為轉型升級做好技術儲備;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及現代化水平……要釋放國內大循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企業當好“主力”。

市場活力來源于人,特別是來源于企業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同廣大企業家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密不可分。創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疫情之下求突破,意味著企業家要敢于承擔風險,發揚敢為天下先的闖勁與拼勁,勇于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及人力資本投入,努力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也需要外部環境給予其創新的窗口時間。講創新容易,搞創新難。能否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降低創新創業的制度性成本等,是各地各部門必須破解的難題。唯有重視創新的想法、清除創新的障礙、減少創新的阻力,才能讓企業的創新步履更加堅定。

創新驅動,既需要大企業領航,也需要中小企業千帆競發。當企業以你追我趕的勁頭、鍥而不舍的精神持續激活一池創新春水;當一家家科技創新型企業成長壯大、一位位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不斷打破“不可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也就有了更堅實的支撐。(牛 瑾)

關鍵詞: 國內國際雙循環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