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可統計的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為1.97%
貨幣基金收益率悄然回暖。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9月16日,可統計的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為1.97%,創下近5個月來的新高。事實上,從5月開始,貨幣基金收益率就節節攀升,5月1日可統計的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為1.72%。
業內人士認為,5月以來銀行間流動性寬松邊際收縮,加之超儲率走低使得資金利率中樞抬升,得益于此,貨幣基金收益率水漲船高。
貨幣基金又香了
進一步來看,在可統計的貨幣基金中,7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的有291只(ABC份額分開計算),在3%以上的有8只,尤其是前海開源聚財寶B的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了4%,達到4.05%。天弘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則為1.649%。
第一財經了解到,貨幣基金的主要配置資產是以短久期的利率債、同業存單等為主,5月份以來,各貨幣市場利率均有顯著回升,比如1年期利率債收益率上行了140BP(基點)左右。
在2月疫情暴發之后,受益于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加大,同業存單利率大幅下行,創下歷史新低且在4~5月維持極低水平,之后隨著貨幣政策邊際收緊,6~8月同業存單利率逐漸回升,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在疫情初期積極拉長久期,在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后謹慎配置長久期資產,再配置資產以同業存款、同業存單、逆回購和信用債為主。”余額寶也在中報中稱。
隨著銀行結構性存款監管趨嚴,并出現了萬億元的規模萎縮,銀行負債端需要通過同業存單增加負債供給,這也導致股份制銀行的同業存單收益率升至3%左右。
從數據來看,股份制銀行的同業存單凈融資額6~7月連續為正,國有行的同業存單凈融資額也在7月快速上升。
統計進一步顯示,今年上半年的債券市場收益率先下后上,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月初的3.05%逐步下行至2.47%附近,后逐步反彈至6月底的2.85%附近。資金面受疫情影響起伏較大,3個月存單從1月初的2.66%先迅速下行至1.30%,后反彈至6月中旬最高的2.20%。
一位貨幣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近來股市波動較大,不排除一些投資者將前期轉移到股市中的資金再一次挪回貨幣基金。
不過,從截至目前的數據來看,貨幣基金規模仍在持續縮水中。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貨幣基金規模為7.35萬億元,比上月縮水2600億,比4月高點更縮水1.27萬億,縮水比例為14.7%。4月,貨幣基金規模一度達到8.62萬億元,隨后便一路縮水。進一步來看,貨幣基金占到公募基金總規模的比例下降至41.3%,而在4月,貨幣基金占比仍有48.5%。
“由于3月份的流動性危機已經解除,疊加6月以來攤余成本法定開債基的大規模發行,投資者逐步將資金從貨基轉移到債基。此外,二季度權益市場大漲也使得混合型基金規模進一步提升,可能也存在一部分貨基資金轉向混合型基金。”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分析。
回望二季度,當時市場擔心“股債蹺蹺板”帶來債基資金向權益類基金的轉移,而事實上是,二季度債券型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同時保持增長(雖然環比增幅較一季度均有所收窄),反而是貨幣基金“受傷”最嚴重,其份額和凈申購率出現明顯下滑。
波動性可能加大
在經濟修復順利推進背景下,近期市場利率經歷了一個較快上升過程,目前已基本處于圍繞政策利率上下波動狀態。
“貨幣政策大概率仍將是影響債市走勢的核心因素。由于疫情及外部環境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寬信用環境大概率延續,貨幣政策大幅收緊的可能性不大,債券收益率暫不具備大幅上行的基礎。”前海開源聚財寶基金經理林悅認為。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固定收益總部公募基金組負責人陳凱楊對第一財經表示,從基本面角度看,國內經濟仍處于復蘇區間,各項經濟數據持續改善,并且隨著全球疫情逐步控制,全球經濟改善趨勢仍將持續;從政策角度看,貨幣政策6月以來逐步退出應急性寬松政策,恢復常態化,注重結構性寬松,資金利率持續上行至政策利率附近,市場對于資金面預期較為穩定。
“寬信用過程中流動性向銀行間市場大量溢出的可能性下降,資金面大概率很難回到超寬松的狀態,債券收益率的下行空間也將受到制約。未來一段時間內債市大概率維持震蕩格局,貨幣市場收益率波動性可能會加大,如果上行過快則對信用擴張造成制約,屆時可能會有一定的階段性機會。”林悅表示。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大多數投資者還是習慣投資于使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貨幣基金,這也使得今年以來傳統貨基向浮動凈值法的轉型步伐依舊十分緩慢。
自2019年三季度成立6只浮動凈值法貨基后,便無新成立和申報,并且份額逐季下降。這也說明,在低收益率且波動加劇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對浮動凈值型貨基偏好相對較低。
從投資角度來看,陳凱楊也認為,目前銀行整體的超儲率處于低位,資金供給高度依賴央行操作,資金利率易上難下,存單利率可能仍有上行空間。但是短期內,收益率拐點和趨勢性下行機會仍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