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發行數量和發行份額雙雙創新高 繁榮背后有文章

發布時間:2020-09-28 08:25:37  |  來源:國際金融報  

今年以來基金發行數量和發行份額均創下歷史新高。一方面是受市場賺錢效應刺激,另一方面“贖舊買新”現象值得關注。

繼首批4只科創50ETF單日“吸金”近千億后,5只參與戰略配售螞蟻集團新股的創新未來基金也遭到瘋搶。2020年對公募基金而言,是刷新紀錄的一年——發行數量和發行份額雙雙創新高。

兩組數據足以表明公募基金的火爆:據Wind統計,截至9月24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數量為1087只,發行份額合計22462.87億份。

今年的特別之處在于:一是基金發行數量繼2019年后再度破千,且已超過去年總的發行數量(1042只);二是公募年度發行份額首次突破2萬億份。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繁榮的背后存在一定的水分,新發基金“贖舊買新”現象較為明顯。

“爆款潮”新特點

從產品類型來看,權益類基金是今年公募發行的主力。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成立數量分別為184只和484只,發行份額合計1.44萬億份。

爆款基金(成立規模為百億級的權益類基金)貢獻了大量的流量。截至9月24日,年內已誕生19只百億級的權益類爆款基金,平均發行規模達170.77億元。

據光大證券統計,此前也出現過兩次爆款潮:

第一次是在2006年-2009年,期間共出現過21只爆款基金,平均發行規模178.68億元,主要背景是牛市環境下基金產品的稀缺,投資者對基金的需求升溫。

第二次發生在2015年,彼時市場快速走牛,短期能獲取高收益的基金經理成為追捧對象,共出現過9只爆款基金,平均發行規模173.92億元。

光大證券認為,與2015年相比,今年的爆款基金呈現出三點不同:

一是爆款基金的參與人數相對2015年增加明顯,平均認購戶數超過30萬戶,且各家基金公司在托管行的選擇上有所差異,“明星基金經理”效應逐步加強,托管行的分布逐步多元化。

二是2015年爆款基金更看重短期的業績,而2020年更多看重中長期業績,但基金經理之間的風格有所差異:王栩、馮波等在投資上相對更為均衡,但也有各自略微偏好的板塊;鄭磊、樓慧源等主要專注于醫藥行業;胡昕煒、王宗合主要專注于消費行業;李元博、許炎、鄭希更專注于TMT行業。

三是今年的爆款基金二季度重倉股在醫藥行業占比最高。爆款基金經理的老產品重倉股在醫藥行業占比最高,持倉相對較多的為長春高新、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新產品將港股納入重倉股,包括美團點評、騰訊控股、藥明生物等。

存在“虛假繁榮”

從發行份額來看,2.2萬億份雖然足夠驚艷,但也存在一定的“虛假繁榮”。

新發基金“贖舊買新”現象較為明顯。據東吳證券統計,今年一季度新發基金(股票型+偏股+靈活)二季度贖回率29%,高于過去十年均值24%,“我們發現上行行情中贖回率普遍都會抬升,背后是基民的獲利兌現。”

今年1-8月公募基金凈發行9892億元,按一季度贖回率29%,實際凈流入7023億元。

從過去十年來看,新發基金縮水是常態。東吳證券提到一組數據:2010年至今,新基金發行后首個季度平均贖回率24%,一年后平均贖回率33%,兩年后平均贖回率50%。

數據還顯示,新基金集中大量發行始于各牛市中期,并在牛市達到頂點時,新發行規模達到峰值。本輪新發基金大量發行始于2020年初。

而投資者往往會“追漲殺跌”,大量申購集中于牛市后期。東吳證券表示,在牛市前中期,基民主要表現為凈贖回,牛市后期,基民開始集中大量申購,并在牛市達到頂點掉頭向下時,申購份額同步至最高值。

由此可見,“爆款魔咒”并非空穴來風。基金凈增加份額與市場表現同步變化,且在各輪牛市行情最高點時基金凈增加份額也達到最高。(蔣金麗)

關鍵詞: 公募基金 科創50ETF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