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以來,隨著國內經濟數據向好預期逐漸兌現,疊加歐美疫情再次反彈引發避險情緒升溫,以及央行連續2個月超量續作MLF證偽貨幣政策收緊預期,國債期貨重心小幅上移。后期來看,從10月開始,利率債供給壓力邊際減弱,基本面修復斜率大概率放緩,均對債市構成支撐。同時從股債性價比來看,股債相對回報回歸均衡,債市具備一定優勢。整體看,國債期貨重心將繼續上移,短線可逢低做多。
工業企業利潤延續穩定增長態勢
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166.5億元,同比下降4.4%,降幅較7月份繼續收窄。受8月需求回暖,以及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升影響,采掘、鋼鐵、石油加工等上游行業利潤修復速度較快,對企業利潤修復提速或起到帶動作用。綜合來看,8月份工業內部供需循環改善,疊加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工業企業盈利空間繼續擴大。受下游需求回暖以及大宗商品上漲行情帶動,上游采礦業對8月份工業利潤整體修復的貢獻顯著。后續來看,考慮到目前庫存水平仍處于相對高位,部分行業累庫壓力較大,企業尚處于主動去庫階段,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升速度或將有所放緩。
央行為季末流動性保駕護航
為了應對跨季和跨節擾動,進入9月下旬以來,央行連續大額投放資金,同時重啟14天期逆回購操作。隨著央行短端流動性投放加碼,疊加最近2期MLF超額續作,7月以來貨幣市場利率整體圍繞OMO操作利率平穩運行,波動有所減弱。預計10月資金面整體維持中性,但邊際上或有擾動。一方面,10月政府債券供給壓力仍然存在,財政支出的節奏也將放緩;另一方面,10月公開市場到期壓力不大,央行OMO投放量或有增加。
債市對外開放步伐加快
北京時間9月25日,富時羅素指數宣布從2021年10月開始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指數,但須在2021年3月的中期審核中得到確認。2018年以來外資持續流入,外資對中國債券托管總量已接近3萬億元。根據機構測算,富時WGBI指數帶來被動型資金流入在1400億美元左右,疊加納入指數刺激的主動型資金流入,境外機構對中國債券的持倉比重在未來兩年有望提升至20%以上,將成為中國債市的重要投資主體。在中外利差維持高位和匯率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外資配置有望加快。
短期避險情緒支撐債市
近期,歐洲疫情反復,這是美元指數走強和歐洲股市、美國股市調整的核心原因之一。歐元占美元指數50%左右的權重,歐元區經濟基本面階段性走弱,而美國經濟基本面相對而言要好一些,這引發美元指數階段性走強。美國股市調整的原因有三點:首先,之前寬松的美元流動性預期已經被定價;其次,美國經濟基本面的修復需要時間,美國股市的高估值需要盈利增長來消化;最后,支撐散戶購買力的財政轉移受到近期美國財政繼續寬松不足的制約。10月份,以上三方面因素都難以發生根本變化,美國股市繼續整理的概率大。歐洲股市表現更差一些,疫情的二次沖擊引發了對歐元區經濟增長更大程度的擔憂。包括黃金和白銀在內的大宗商品的階段性調整,與歐元區總需求的回落預期有一定關系。歐美經濟的邊際走弱,共同決定了大宗商品的調整和美元指數的走向,而不是美元指數走強直接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的調整。整體上看,上述因素短期難有根本性改變,避險情緒支撐債市。(李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