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整體風險上升 銀行開啟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大調整

發布時間:2020-10-16 14:26:55  |  來源:北京商報  

今年以來,在金融市場整體風險上升,個別金融產品價格產生極端波動的背景下,銀行開始把投資者利益保護、極端行情預警機制放在前列。近日,建設銀行“官宣”將在10月16日起調整個人客戶風險評估業務,優化后的版本在措辭上較為審慎,將原“收益型”調整為“謹慎型”,原“積極進取型”調整為“激進型”。此前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也進行了相關調整。在分析人士看來,銀行的金融創新產品風險主要來自底層資產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全球資產輪動節奏被打亂,潛在風險本身較大,銀行有必要建立健全更好的風險控制和隔離措施。

調整客戶風險評估

又一家國有大行開始籌備針對極端行情的提前預警機制。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0月16日起,建設銀行個人客戶通過該行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時,將使用新版《中國建設銀行個人客戶風險評估問卷》(以下簡稱《問卷》)。

建設銀行此次發布的新版個人客戶風險評估問卷主要包括客戶的年齡、家庭總資產凈值、投資股票、基金、外匯、金融衍生產品等風險投資品的經驗、客戶投資態度、投資機會等主要內容。相較老版本,此次新版本還調整了部分產品適用的風評問卷,取消《基金及資管風險評估問卷》(個人版),其對應的基金、龍智投、專戶理財等產品均適用《問卷》。

同時,調整風評結果名稱。依據監管文件,《問卷》原“收益型”調整為“謹慎型”,原“積極進取型”調整為“激進型”,其他評估結果名稱不變。在調整風評時間間隔方面,在“同一客戶每7天最多可進行2次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新增“同一客戶每天最多可進行1次風險評估”的系統規則。

談及建設銀行客戶風險評估問卷新老版本的對比,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分析指出,新的《問卷》對風評結果名稱等方面進行了更精準的表述,以更準確地傳達產品特性、揭示產品風險。同時,《問卷》的問題更簡明、更具針對性,預期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客戶投資偏好和風險。

據了解,建設銀行的客戶如在10月15日前已在該行完成《基金及資管風險評估問卷》(個人版)并取得對應評估結果,該評估結果將在客戶購買基金、龍智投、專戶理財等產品時繼續生效,直至評估結果失效或客戶再次進行風險評估。同時,《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理財產品客戶權益須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理財產品風險揭示書及產品說明書》等產品文件中的風險評估名稱也將進行相應調整。

強化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認知

今年的投資市場著實不平靜,在前期“黑天鵝”事件帶來的警示影響下,已有多家商業銀行進行了相關調整。8月28日,工商銀行也曾發布公告表示,將調整代銷公募基金、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證券公司特定資產管理計劃,以及基金專戶、保險產品風險等級。工商銀行表示,調整后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可能存在與產品風險等級不匹配情況,持有相關產品的客戶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進行相應調整。

今年5月12日,交通銀行也宣布統一調整個人產品風險等級名稱和等級表述以及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等級表述。仔細比較新老兩個版本對于客戶風險等級的措辭描述,主要對收益回報的描述更加虛化,對風險狀況的描述更加虛化,而最高等級“激進型產品”除了描述風險和收益外,還額外新增一條:最壞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失去全部投資本金并對投資所導致的任何虧損承擔責任。

優化客戶主觀測評問卷,也對深化客戶自我風險承受能力認知起到了重要作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此舉可以讓投資者更清晰地明白自己的風險偏好水平,更有利于判斷哪類產品是和自己的風險偏好相匹配的。未來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調整評估以適應市場變化。

陶金強調稱,新的風險評估問卷能夠使得個人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等產品時,通過更合理的問題對自己的投資偏好和風險進行自我識別,銀行也能夠針對不同投資者推薦更合適的產品,最終能夠有效地控制投資風險。

應建立健全風控、隔離措施

從已經宣布調整的銀行可以看到,大部分銀行都將調整目光描向了基金、金融衍生理財產品和三方證券公司合作的創新產品上。一家國有大行相關人士直言,現階段對銀行來說,金融創新產品的風險等級需要更加合理地評估,恰當告知投資者風險匹配度,避免因為復雜的交易結構誤導投資者判斷,以避免糾紛。

考慮到目前市場風險及流動性因素,其他類似的金融創新產品是否存在同樣的隱患?在陶金看來,銀行的金融創新產品風險一方面來自底層資產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全球資產輪動節奏被打亂,潛在風險本身較大。另一方面,個別銀行自身對底層資產等風險的隔離措施不足,產品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較低。由此看來,銀行不僅要通過調整風評和風險聲明來提醒客戶,更有必要建立健全更好的風險控制和隔離措施。

廖鶴凱同時指出,法律和輿情風險也是銀行考慮并作出相應調整的原因之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理財、投資產品代銷方面,銀行還是要以客戶為中心,及時適應市場變化,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合理構建風險評估方案,為各類型投資者提供適當的產品。(孟凡霞宋亦桐)

關鍵詞: 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