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推熱基金投資 普通人如何“入圈”

發布時間:2020-10-16 14:59:43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自誕生20多年來,公募基金行業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備受關注。

一方面,疫情的肆虐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意識到配置公募基金來保值增值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在資管新規不斷打破剛兌,房住不炒政策不斷施壓地產投融資之下,投資和配置公募基金正在成為更多市場可投資資金的選擇。

記者統計公開數據發現,截至9月27日,年內新成立基金數量為1712只(A/C分開計算),截至8月底的資產總凈值達17.80萬億。無論是年內新基金的數量還是最新的規模,都創出了行業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但在爆款基金頻頻出現,行業規模持續推上新高的背后,公募行業是否已經為不斷“出圈”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做好了充分準備?如何承載更大的管理規模及其背后的信義義務和受托責任,這些拷問正在被行業所高度關注。

普通人的“入圈”

今年年初,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影響了他們的消費和理財觀念。

何楚(化名)便是其中之一,85后的她自2008年踏進演藝圈參演了第一部電視劇至今,已經在演藝圈摸爬滾打12年有余。

在租住的北京朝陽區東四環上的某中高端小區內,何楚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戰利品”,一排排的愛馬仕、香奈兒、LV等名牌包占據著約10平方米衣帽間的一大面柜子,其他地方則是被各種鞋子、首飾以及衣服、禮服等等撐的滿滿當當。

何楚向記者透露,自己是個消費主義,之前并沒有理財的概念,因為一直在拍戲和趕通告,所以收入不錯,不過所賺的錢一般都用來買衣服、包包和車等消費品。

“因為要想有戲拍就要不斷的見組,其實買的這些都是用來撐場面的,畢竟自己在這個行業還有些知名度。”何楚坦言。

何楚觀念的變化就始于這場疫情,在她看來,“一下子生活全變了,節奏被打亂了”。“年后國內疫情開始的時候以為過不了多久就會恢復正常,正常趁這段時間可以休息一下,而且自己手里還有2部片約,意味著上半年的工作基本安排出去了。”何楚說。

然而疫情的嚴重性超過了她的預期,手上的戲突然不拍了,后面的工作也沒法推進了,而且是“無限期”延期。

這對何楚來說,安全感瞬間被打破。“演員這個職業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有戲拍、有通告就錢賺,沒有那就意味著完全事業的狀態,我們是沒有底薪這一說的。”

何楚向記者透露,自己所存的積蓄并不算多,雖然足夠自己今年的開銷,但這場疫情讓她不敢像之前一樣肆意的消費。

她開始研究怎么在無法拍戲的現狀下,還能讓自己的錢有所增值,何楚的一位姑媽恰好常年投資基金,并且賺了不少錢。

姑媽告訴何楚,買基金要長期拿著,不用在乎一時的漲跌,她在2011年買的富國天惠現在收益已經翻好幾倍了。何楚有些心動,于是便開始嘗試著跟姑媽學習如何買基金。“從今年4月份開始就跟著姑媽買了點基金,但我膽子小,每次買的不多,買完后悔買少了。”這是今年以來何楚初嘗理財的“甜頭”。

何楚說現在學著開始找到一點感覺了,“現在自己買基金會看基金經理和回撤率,還有就是買基金的錢是不影響生活的,這樣心態才能好一點。”

何楚理財觀念的轉變不是個案,在某互聯網公司供職的陳曦也因為這次疫情,工資被打了折扣,焦慮感上升,加之越來越多的同事朋友茶余飯后聊起怎么理財和投資基金,她也開始加入了買基金“陣營”,甚至還組建了一個微信群,時不時在群里討論新發的基金值不值得買、已經買的基金收益如何等。

多因素推熱基金投資

如果說,疫情提高了更多普通人的投資理財觀念,那么資管新規和房住不炒等監管生態的變化也在引導更多資金正在加入公募投資的陣營。

一方面,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將會進一步壓制國內的無風險收益率,而助推風險偏好的提高。

“國內有幾十萬億的資金其實都在銀行理財,這是因為理財產品過去保本,但在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凈值化改造之后,理財產品的保本光環也會不斷褪色,而真正比拼主動管理能力的時代已經到來,這顯然是對公募行業的利好。”華東一家公募機構渠道人士稱,“在持續的投資者教育和基金銷售渠道的變革之下,未來或許會有更多投資者選擇從銀行理財走向基金投資。”

此外,“房住不炒”政策對房價及房產投資活動的遏制,也在倒逼資金流入權益投資為代表的基金市場。“過去中國人的大部分投資配置都是放在房產上的,但是房地產上漲空間已經不大了,普通人想靠投資房產賺錢一方面需要繞過限購限貸等制度成本,另一投資配置都是放在房產上的,但是房地產上漲空間已經不大了,普通人想靠投資房產賺錢一方面需要繞過限購限貸等制度成本,另一方面房價在回報空間上也在不斷收窄,所以這部分資金有可能會選擇基金來進行投資。”一家私募FOF投資經理表示。

今年以來,雖然疫情持續不斷,但基金發行數量和份額卻屢創新高,公募行業的體量迎來了罕見的爆發式增長。

首先是今年年內新基金數量已經突破了1700只,要知道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1616只。

而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公募基金數量7289只,合計份額達15.46萬億,資產凈值17.80萬億,成為年內的第五次創紀錄性新高。

其中,包括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在內的權益類基金成為了新基和規模貢獻的主力。截至8月底,權益基金數量共計4271只,合計份額達3.33萬億份,較年底的3728只增加了543只,合計份額較去年底的2.41萬億增加近1萬億。

而在基金發行數量與合計份額不斷創出新高的同時,爆款基金也在行業內層出不窮。

其中,僅9月21日一天便有交銀產業機遇和景順長城消費精選兩只基金“一日售罄”,合計募集金額超150億元。

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27日,年內規模超過100億元的爆款基金已超30只,規模超50億元的新基金已超100只。

面對行業規模的持續擴張和基金行情的火熱,亦有行業人士在反思,當下公募行業是否已經對規模的進一步擴張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公募行業從幾萬億到十幾萬億,如今可能馬上要進入20萬億的時代,當然這也是遲早的事情,但如今公募規模正在快速擴張,無論是交易系統、人員配置等硬件環節還是投研能力、管理能力等軟件因素,公募基金是否已經做好進入更大管理量級的準備,仍然需要思考。”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機構高管稱,“因為伴隨著規模的擴大,市場過去很多有效的策略也將發生改變,甚至不同大類資產的配置邏輯也會有所調整,這些可能也是公募行業所需要思考的。”(洪小棠)

(應受訪者要求,何楚、陳曦為化名)

關鍵詞: 基金投資 公募基金行業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