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突然開始連續“拖后腿” 交易所并購兼并未必治本

發布時間:2020-10-21 11:09:53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全球央行加碼貨幣寬松力度激發市場投資熱情之際,交易所突然開始連續“拖后腿”。

當地時間10月19日,歐洲最大證券交易所運營商——泛歐交易所出現技術故障,導致歐洲數家證券交易所被迫暫停逾兩小時的交易,創下過去兩年以來泛歐交易所最大規模的交易停止狀況。受此影響,復盤后歐洲股市一度出現恐慌性下跌,拖累歐美股市下跌收盤。

泛歐交易所發言人對此表示,這起交易故障主要是由一個負責管理數據持久性的系統出現技術故障所導致。

無獨有偶,本月初東京證券交易所也因系統技術故障不得不暫停交易一整天,觸發日本證券交易所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技術故障。

目前,東京證券交易所使用的股票交易系統是由日本富士通公司設計開發,去年11月剛進行了技術更新,但在短期內仍出現技術故障。有機構分析,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技術故障很可能出現在硬件系統,即在此前技術升級過程——在產品集群進行擴充并增加撮合交易引擎數量過程里,由于硬件搭建“出錯”,導致不同金融產品轉發到不同撮合產品集群時出現某些數據傳輸差錯。

4個月前,新西蘭證券交易所因連續5個交易日遭遇“黑客”攻擊而被迫“宕機”。今年2月,全球第8大證券交易所——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一度宣布因“訂單系統技術問題”暫停股票交易。

在業內人士看來,全球證券交易所接二連三地遭遇技術故障背后,是他們在IT技術的投入明顯不足。甚至不少證券交易所依然使用基于數據庫的撮合技術進行交易指令撮合結算,但這種撮合技術已被證明存在可靠性較差、處理速度較慢且無法滿足用戶交易指令增長等問題。

CMC Markets UK Plc首席市場分析師邁克爾·休森(Michael Hewson)明確表示,今年以來眾多證券交易所出現與技術有關的問題。這表明交易所在IT技術方面投資不足的狀況已變得相當突出。

面對一系列技術故障所引發的投資者質疑,近日越來越多證券交易所紛紛尋求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比如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日本相關部門正在評估東京證券交易所的系統升級維護計劃,以避免技術故障再度發生。

泛歐證券交易所在宣布歐洲中部時間10月19日17:30之后的所有交易均無效,確保市場平穩開盤同時,也在積極聯系技術服務商提升撮合交易結算運營系統的穩定性。

一位熟悉證券交易所技術系統的金融科技公司主管坦言,要徹底杜絕證券交易所再度陷入技術故障與交易暫停窘境,一方面需要交易所方面加大IT系統的投入,引入全球最新的、兼具高速執行與高度靈活的電子交易系統,另一方面也需要交易所與各大證券公司做市商優化數據接口標準,避免兩者數據接口標準不一觸發新的技術障礙與數據管理故障。但這很可能撬動不少證券公司做市商的“業務奶酪”,遭遇后者的抵制。

技術故障背后的利益博弈

多位熟悉交易所運營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今年以來多家證券交易所接連出現技術故障,的確有點不同尋常。

通常情況下,為了防范技術故障出現,證券交易所都會引入多機熱備份技術,即將一組撮合交易引擎部署成互為備份的撮合交易引擎集群。若一臺正在運營的撮合交易引擎出現故障無法繼續工作,那么系統就會選取另一個備份引擎迅速“接手”確保整個撮合交易系統正常運行。

“但是,這種多機熱備份技術同樣存在一大弊端,就是多臺互為熱備份的撮合交易引擎未必能保證彼此服務器之間的數據一致性。”前述金融科技公司主管透露,一旦出現數據差異(比如交易系統輸入的訂單順序因網絡傳輸發生亂序),再多的熱備份的撮合交易引擎也無力“接手”,導致整個交易系統全面出現技術故障。

在他看來,泛歐證券交易所很可能遭遇類似的數據非一致性問題,才導致數據管理呈現持久性差異,令系統無法正常運轉導致技術故障與交易暫停。

這種技術隱患在不少全球證券交易所不同程度存在。此前有技術服務商向某些國家證券交易所建議引入內存狀態機復制技術,即將撮合交易數據復制多份并部署到撮合系統里的多臺撮合引擎,但每個撮合引擎副本從相同的初始狀態開始運行,當撮合系統收到網關發來訂單時,每個撮合引擎都會撮合這個訂單并依次產生交易記錄。如此好處是即便正在運轉的撮合引擎出現技術故障,無需數據傳送過程的一致性要求,其他引擎就能迅速接手確保交易結算系統正常運轉。

“但是,不少海外證券交易所卻不愿對此進行巨額投入。”多位業內人士均指出。這背后,一方面海外眾多證券交易所屬于公眾持股公司,董事會與主要股東基于財報“好看”考量,擔心巨額技術投入未必能在短期內換來相應的業績提升,便不愿在IT方面增加投入,另一方面他們知道單靠交易所更新撮合交易技術系統也“無濟于事”,因為整個交易系統處理效率與可靠性的提升,還需要各大證券公司與做市商投入資金,與交易所同步優化數據接口標準。

記者多方了解到,不少海外做市商與證券公司未必愿意這么做。因為這等于動了自己的奶酪——近年,眾多投行自己開發了暗池交易,向客戶提供場外撮合交易服務以賺取服務費,再擇機將這些撮合交易指令拿到交易所“登記”,若交易所撮合交易技術系統持續進步令大量客戶流向交易所交易,無疑會導致投行流失大量業務收入。

一家美國投行人士透露,海外交易所也知道其中的利益關系,鑒于投行做市商與證券公司掌握大量客戶與交易量,他們也不敢輕易“得罪”。其結果是眾多證券交易所的湊合交易技術水準遠遠趕不上金融科技研發步伐,在當前高頻交易與程序化交易日益流行的今天,他們相對落后的數據管理與結算系統無法及時處理極高并發的交易指令,導致整個數據管理與交易系統算法模型“出錯”,進而觸發技術故障與交易暫停事故。

交易所并購兼并未必治本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IT技術系統投入短板,越來越多國際證券交易所正通過兼并重組方式“解決”。

10月9日,泛歐交易所聯合意大利主權財富基金、聯合圣保羅銀行,以43.25億歐元從倫敦證券交易所收購意大利交易所。

泛歐交易所首席執行官斯蒂芬·布納對此表示,這次并購有助于泛歐證券交易所在歐盟建立一個領先的市場基礎設施,通過建立上市和二級市場及衍生金融債券市場,推動證券交易業務組合與新資產類別多樣化。

此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并購NYMEX,一個重要原因是高度認可 NYMEX 的 ClearPort 結算系統,有助于提升CME的交易結算穩定性與處理效率。而NYMEX引入CME,則看中后者的CME Globex交易系統,令自身期貨交易品種快速實現24小時不間斷交易結算。

在一家向海外證券交易所提供技術支持的金融科技服務商看來,此舉卻是治標不治本。究其原因,一是這些證券交易所通過兼并重組所獲取的交易系統與結算技術,主要是基于業務版圖擴張與產品創新(創造更多業務收入),未必是基于構建持續可靠的交易技術系統,二是在兼并重組后,證券交易所主要股東鑒于盡快收回收購成本考量,不大愿對交易技術系統升級追加投入,導致它們很快趕不上金融科技進步節奏。

“更重要的是,目前很多證券交易所側重于將資金資源投向數據類產品研發推廣以獲取更多元化的收入,卻忽視數據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維護。”他指出。這導致大量資金被投向數據應用,而不是數據安全與處理可靠性,由此造成近年證券交易所被黑客攻擊導致系統宕機的觸發幾率日益增加。

在這位金融科技服務商看來,本月以來泛歐證券交易所與東京證券交易所接連出現技術故障,或許給全球證券交易所都做了無形的警示——若再不加強數據管理安全性與系統運營可靠性的投入,技術故障遲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若大量投資者因交易所技術故障頻發而流失,證券交易所的業務擴張版圖反而會“因小失大”(陳植)

關鍵詞: 交易所 交易所并購兼并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