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在經歷了國慶長假后的反彈后陷入持續震蕩。
國內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大幕已啟,國際上,不確定性因素持續,距離美國大選還有近兩周時間。近期A股市場在經歷了國慶長假后的反彈后陷入持續震蕩。
本周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出112億元,逆轉了上周的凈流入態勢,資金觀望態度明顯。在當前的時點,國際投行和資管機構如何看A股未來的走勢?
大摩:A股業績向好,美股仍難突破阻力位
截至上周,1346家A股上市公司(占總數的34%,市值占23%)發布了業績預告。摩根士丹利(下稱“大摩”)表示,與二季度相比,三季度A股業績進一步改善。在一季度觸底后,企業盈利增長可能會持續,但復蘇仍向大中型公司傾斜。在疫情引發的衰退中,大公司往往更具韌性,因此建議持有行業龍頭以獲得更大的收益穩定性。
美股的變化也對中國市場的風險情緒至關重要。大摩美股策略團隊表示,標普500指數上周在3550點的長期阻力線上第二次突破嘗試失敗,這表明回調尚未結束。“目前突破是很難做到的。”該機構稱,缺乏財政刺激協議、美國大選仍存不確定性、疫情存在二次爆發風險,可能導致市場短期波動性上升。目前不斷上升的盈利與收縮的市盈率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張關系。
大摩認為,最好的機會存在于那些盈利隨著周期反彈而增長,且增幅足以抵消任何估值不利因素的公司。部分公司能受益于經濟復蘇,但又仍受到市場的懷疑。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銀行,大摩認為銀行的相對盈利修正和增長預期已加快。標普500銀行板塊的三季報顯示,截至目前,盈利較上年同期強勁增長了23%(50%的銀行公布了財報),明顯高于前幾個季度;在小型股中,每股收益(EPS)的躍升更為強勁——羅素2000指數中的銀行股EPS躍升率為48%,高于上一季度的34%。同時,銀行板塊目前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僅處于歷史水平的1%和0%分位(回到20年前)。
瑞銀:市場盤整持續,看好2021年表現
瑞銀全球研究部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近日對記者表示,2021年股市回暖前仍將繼續盤整。之所以國慶假期后的最初幾個交易日A股呈現大幅反彈,這或是由于假期間貿易摩擦并未出現進一步的升級,投資者開始買回部分節前拋售的持倉。不過,隨著交易量萎縮,反彈節奏已明顯趨緩,或是因為投資者仍在等待諸如三季度業績、美國大選和第二波疫情在全球部分地區爆發及疫苗研發遲緩等事件的進展與結果。
在疫苗研發方面,部分藥企由于未知原因的副作用暫停了疫苗試驗。投資者普遍預計新冠疫苗將于2021年中大規模使用,但近期疫苗研發進展緩慢或將降低該預期。
從經濟和流動性角度而言,雖然中國9月信貸數據超出市場預期,但是瑞銀中國經濟團隊預計今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并不會進一步放松,而信貸增速或將很快見頂并于2021年放緩。對于三季度業績,該機構預計隨著經濟復蘇,非金融企業的盈利將持續改善,但由于撥備增加,上市銀行的盈利前景疲弱。總體而言,瑞銀預計今年四季度中國股市將呈區間震蕩態勢,但看好2021年的股市表現,主要原因包括中國家庭資產配置有望向股票傾斜、資金流入中國在岸市場等。
此外,改革紅利也備受市場關注。瑞銀提及,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于上周三隆重舉行,中央鼓勵深圳在創新和開放方面再創佳績,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引擎。深圳在監管自由度方面有望得到更大的授權。除了土地改革,金融改革將包括創業板IPO注冊制試點、中國存托憑證(CDR)發行和數字貨幣。這些改革今后有望在全國范圍得到推廣。
摩根大通:超配中國資產
近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中,消費和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將成為四季度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預計四季度GDP增速將達5.3%。
在他看來,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零利率或負利率將持續較長時間,預計更多國際投資者將加大配置中國債券和股票,因此維持超配中國股、債、匯資產的觀點。
摩根大通表示,五中全會召開在即,會議將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重大問題,這將成為近期的關鍵。該機構預計,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將從“十三五”期間的6.5%下調至“十四五”期間的5.5%。培育內需、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經濟數字化、技術升級是實施“雙循環”的重點領域。環境保護是另一個關鍵話題,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達到碳中和。
瑞士百達資管:通脹是資產配置要留意的關鍵
就宏觀環境而言,通脹是當前機構都密切關注的,這將影響資產配置的邏輯。瑞士百達資管多元資產團隊高級投資經理黃思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8年金融風暴后,投資者習慣了通脹處于低水平,但相比過去10年,未來可能通脹難以消退并有機會高于市場預期。
究其原因,上一輪金融危機時期,盡管實施量化寬松(QE),但由于家庭、企業和銀行全部處于去杠桿狀態,貨幣增長速度因此十分緩慢,銀行監管條例亦限制貨幣增長速度。而如今疫情沖擊全球經濟,全球央行在QE下,整體貨幣出現增長。過去數月,美國M2以超過20%的歷史性速度上升。目前,貨幣增長和流動性主要集中在金融業,因而出現資產價格上升。將來,如果貨幣增長速度持續、需求回暖,多余的資金會流向其他部門。
鑒于此,黃思遠表示要特別留意成本上升的情況:盡管業界產業鏈受到沖擊,中國臺灣和韓國半導體供應鏈使用率高企;面對供應鏈受到干擾,加上在家工作和學習的需求增加,個別板塊面對低庫存量。過去十年,企業習慣低庫存量,并且在需要時才進行采購,但目前面對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企業寧可提早增加庫存,預先采購更多以備不時之需,繼而會帶動價格上漲;食物和商品價格也有上升跡象。近期例子還包括運輸集裝箱費用高企、房屋價格上升等。
通脹結構的變化將成為資產配置的關鍵,瑞士百達資管表示,股票組合應選擇啞鈴式配置。一方面維持策略性的長期增長主題例如科技,另一方面吸取成本上升帶來的機遇,包括全球礦商、全球和中國本土非必需品消費股、美國建筑商、航運公司、半導體和科技供應鏈等??萍脊湷四苁芑萦谕浐徒洕鷱吞K帶動的周期效應,半導體是現代科技的基礎,具長期增長趨勢。(周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