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65萬億元 中國銀行業真的有那么大風險呢?

發布時間:2020-10-23 13:30:25  |  來源:經濟觀察報  

過去幾年,A股市場上銀行業的股票很便宜。這讓很多人覺得奇怪:大家都說中國股市的市盈率很高,大大超過國際水平,但是作為股市權重最大、盈利也最多的銀行股,市盈率卻很低,市凈率也低。

比如說,工商銀行的資本、資產和盈利都排名全球第一,被稱為宇宙大行。那么,工商銀行的市盈率和市凈率水平如何呢?用2017年5月的數據,工商銀行A股的市盈率是6.2倍;市凈率0.9倍;H股更差,市盈率5.8,市凈率0.8倍。如果看中國銀行,當年5月A股市盈率6.3倍,市凈率0.8倍;H股市盈率6.2,市凈率0.7倍。那么,股份制銀行呢?浦發銀行市盈率6倍,市凈率是0.9;作為城商行的北京銀行稍好一點,市盈率7.4倍,市凈率1倍。而相比之下,2017年5月,上海證交所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6.3倍,深交所平均市盈率35.3倍。上交所非銀行股的平均市盈率要比銀行股的高出好多倍。

2016年,全國商業銀行當年實現凈利潤1.65萬億元,而同年A股上市公司的總利潤2.75萬億元,上市銀行的利潤占了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半還多。既然銀行這么賺錢,為什么市盈率和市凈率這么低,這是不是說銀行股太便宜,特別值得投資呢?

當然,很多機構投資者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這些銀行蘊含著很多尚未暴露的風險,所以股價并不便宜。那么,銀行的風險都有哪些?中國銀行業真的有那么大風險呢?

銀行的三大風險是什么

一般而言,銀行經營面臨三大類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

什么是信用風險呢?簡單地說,就是借款人違約、銀行不能收回貸款本金和利息的風險。上次談到,銀行最主要的業務是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賺取利差,貸款能不能如期收回,能不能完整收回是銀行最大的風險。在什么情況下銀行貸款會出現風險呢?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貸款對象喪失了還款能力,另一種是貸款對象雖然具備還款能力,但是不愿意還,想通過不正常手段避免償還貸款,也就是所謂的逃廢債。

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就是通過對貸款申請人進行事前審查和事后監控的方式,確保借款人是經營風險低、信用等級好的機構或個人。許多人認為,信用風險管理,就是要把貸款給最安全、沒有風險的企業或者個人,其他事情不用操心。實際情況是,貸款后的監控以及出現問題后的貸款處置和清收同樣重要。信用風險管理水平高,可以在貸款發放后及時發現借款人的經濟狀況變化,及時采取措施收回部分或全部貸款,以避免發生損失或者是止損。

銀行為了降低信用風險,往往采取分散化貸款,也就是避免在某個行業、某個區域、某個企業過多貸款,避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當然,這些措施主要針對常態化的信用風險。而如果一個國家整體陷入經濟衰退或者遭遇危機,造成大量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就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泰國、印尼和南韓那樣,或者像最近的委內瑞拉那樣,那么,審慎貸款、分散化貸款都不能避免大量貸款違約。不良貸款就不可避免。

什么是市場風險呢?就是當利率、匯率或者其他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時,銀行交易賬戶中的資產和負債面臨的波動風險。2016年末,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超過230萬億,其中總貸款大約100萬億,大量資產是交易型資產,包括債券、外匯、其他金融品,等等。銀行持有這些資產是為了交易獲利,當這些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動方向對銀行不利時,銀行就面臨著市場風險。持有的交易資產規模越大,價格變動幅度越高,面臨的市場風險就越大。這就要求銀行加強對交易型資產的管理和控制,包括限制某些資產的規模、限制交易員買賣資產的頭寸,同時也要建立模型,評估度量市場風險。

那么,什么是操作風險?這是指由不完善的內部操作流程、員工個人和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是所有銀行業產品、服務和活動所固有的風險,銀行的運轉離不開信息科技系統的支持。如果銀行出現技術故障導致不能正常交易或者客戶信息丟失、網絡被黑客攻陷、后臺系統發生故障,都會引發操作風險。此外,員工失誤和欺詐也是操作風險的重要來源,給銀行帶來風險。

除了三大風險之外,銀行還面臨著流動性風險,這個今后再談。再就是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其他風險。

中國銀行業的風險有多大

如今,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狀況到底如何呢?

首先,我們看信用風險。衡量信用風險的主要指標是不良貸款率,也就是出現了問題的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2016年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15123億元,不良貸款率1.74%。對于這個數字,很多機構認為低估了,有的機構認為目前國內銀行的不良貸款至少有5萬億,不良貸款率遠遠高于5%;有的機構估計的數字更高。按照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估計,2015年末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可能高達9.3-11.6萬億元,而整個中國銀行業的資本金(銀行股本金額)只有13.1萬億。無論真實的不良貸款狀況如何,普遍認為都會遠高達9.3-11.6萬億元,而整個中國銀行業的資本金(銀行股本金額)只有13.1萬億。無論真實的不良貸款狀況如何,普遍認為都會遠高于官方公布的數字。這樣算下來,國內銀行的盈利能力可能遠低于公開披露的數字,在考慮這個因素后,實際的市盈率和市凈率要大大高于公開的數字,因此股價并不算便宜。這些信息的模糊性本身也增加市場的懷疑,對銀行股的評估十分不利。

其次看市場風險。2013年中和2016年底,中國銀行業經歷了兩次嚴重的“錢荒”,整個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短缺,多數銀行被迫以很高的利率去到處拆借資金,甚至從中國人民銀行申請緊急流動性支持。2013年錢荒最嚴重的時刻,有的股份制銀行一天資金交易的虧損就超過10億元,這就是市場風險。如果說國內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那么在市場風險管理方面還需要更多積累,風險應對經驗和風險管理建模也有一段路要走。

最后看操作風險。2017年4月,銀監會下發了一系列文件,治理銀行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以及“銀行業市場亂象”,從銀監會的這些文件可以看出,國內銀行經常存在經營不規范的情況,除了打監管的擦邊球,推出一些不規范的產品和服務之外,還存在著普遍的經營混亂,比如員工私自出售非銀行產品的“飛單”行為、員工偽造合同出售“假理財”產品,內外勾結騙取客戶資金和銀行資金等等,并不是個別銀行的個別現象,這些都是操作風險。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銀行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很大,風險管理水平有待改善,未來幾年還會面臨風險壓力。今天我們談到,銀行經營主要面臨著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這三大風險。風險管理是銀行最關鍵的能力,也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金融危機來臨時,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銀行的生死。其次,境內外很多機構都認為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很大,還沒有完全暴露,所以一些投資者不看好銀行的前景,導致銀行的股價很低,并且認為這一價格并不便宜。最后需要強調,風險管理既是一種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說是科學,是有大量的學術論文研究風險問題,也發展出很多工具和方法,這些都很有幫助;說是藝術,是要對風險有感知,特別是要對未知的風險和不可知的風險有所感知。

(本文為喜馬拉雅《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講座文本)

關鍵詞: 中國銀行業 商業銀行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