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人們的風險保障觀念有哪些變化? 未來保險又有哪些新趨勢?
近日, 永達理保險經紀總經理高伍季在2020中國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發表公開演講《后疫情時代對壽險銷售的影響》中表示, 疫情影響之下,人們對投資偏向保守。根據統計,投資偏好的方向有三大塊:銀行理財、保險產品、公募基金,保險產品排在第二位。在低利率、負利率背景下,收益率較高且穩健持續的資產成為投資者新選擇。在調查中看到的投資選擇有:收益比較高的債券、終身壽險或年金險、類債券類的優質股票。
他還表示, 受疫情的影響,人們的風險意識提高。根據數據統計顯示,中、高資產客戶更愿意來投保,高保費保險大單成交率也在提高。
以下為演講部分實錄:
疫情使全球M型社會分化嚴重
從這次的新冠疫情,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疫情不太一樣,經濟情況也不盡相同。國內把疫情控制得很好,所以對經濟的影響就比較小。反觀國外,因為疫情控制得不夠好,所以對經濟影響就很大。以美國為例,如今,美國的確診病例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是世界第一,美國在今年第二季度做了一個統計,第二季度,美國數千萬人失業,很多人薪資收入也減少了,但在此期間他們的個人家庭財富卻創了歷史新高。這些增加的資產來自于富裕的家庭。根據美聯儲今年9月21日公布的數字,今年第二季,這些家庭的資產達到了1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創了歷史高位。根據美國的調查,薪酬水平前三分之一的工作崗位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些崗位得到的資源比較多;而薪酬水平后三分之一的崗位數量相比疫情前下降了16%,為什么叫低收入者的危機,在這里顯現出來了。
美國M型社會的情況體現在,工作崗位水平較高的人,除了已經可以正常上班,儲蓄也都在增加。按照這個調查,近五年來,美國只有5%的家庭收入增長與美國的GDP持平,或在其之上;有95%的家庭收入增長是低于GDP增長水平。所以,美國家庭的財富更趨向于集中化。而富人還有一項特質,根據調查,他們的財富增長速度一般都遠高于工資增加的速度。而且這些富人還有個特質,他們會結交有著同樣資產水平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并和這樣的人聯姻,把資產傳承給下一代。所以,疫情使全球M型社會分化趨于嚴重。
疫情對投資偏好的影響
如今,疫情影響之下,我們大家對投資偏向保守。根據統計,83.9%的受訪者認為今年的投資收益會低于4%;有41.3%的受訪者表示,需要通過投資來增加自身的收入。投資偏好的方向有三大塊:銀行理財、保險產品、公募基金,保險產品排在第二位。根據2020年3月份銀行所公布的預期受益型產品——也就是傳統的封閉式理財產品,3月份的收益率是3.96%,6月份已經降到3.79%,三個月的時間下降了0.17個百分點,說明整個市場收益率在下滑。有71.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投資傾向趨于保守穩健化,只有10%的受訪者表示他還要繼續激進。這是疫情后大家對于投資偏好的觀念。
利率下行對保險銷售的影響
所謂的零利率、低利率以及國外的負利率是怎么產生的?說穿了,就是鈔票印得太多了。當錢作為商品的時候,商品數量多的時候是要掉價的,錢的商品價格就是利率。為什么利息會逐漸往下掉呢?其中一個影響原因就是全世界經濟增長率是下滑的,所以全球利息下行至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在低利率、負利率背景下,收益率較高且穩健持續的資產成為投資者新選擇。這里指的是收益率較高而不是最高,因為收益率最高伴隨著最高風險,所以要盡量把風險規避掉。
什么叫持續穩定長期的資產呢?通常持續穩定是指十年期甚至二十年期以上,我們在調查中看到的投資選擇有:收益比較高的債券、終身壽險或年金險、類債券類的優質股票。保險產品又排到第二,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一般的人可能覺得,利率下行,保險的回報率也會降低,更難銷售了。事實則相反,市場利率下行的時候,其他產品的回報也在下降,原來高回報率的產品不復存在,甚至還會出現損失本金的情況。這時,大家更愿意把家庭資產配置到保險上。在低利率、零利率、負利率的情況下,保險產品的優勢反而就出來了。
在此背景下,很多媒體預測,疫情過后,大病險或醫療險、重疾險會迎來暴發式的增長。而大家受疫情的影響,風險意識都提高了。我們永達理保險經紀曾預期今年的件均保費應該是下降的,可是來到下半年,今年第三季度件均保費和去年同期相比,和我們預估的大不相同。
2019年7月,我們件均保費是2.51萬元,今年同期是4.33萬元,同比增長72.4%;2019年8月件均保費3.54萬元,2020年是4.44萬元,同比增長23.35%;今年9月份也同比增長了4.5%。其實8、9月份還有幾個大單,因為核保、承保較慢,所以還有沒有列入統計數據中的保費,列入后數據還會更高。這里的數據體現出,中、高資產客戶更愿意來投保,高保費保險大單成交率也在提高,這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個趨勢。(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