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發布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898億元,同比多增285億元。10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70.06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
從貨幣供應看,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4.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0.92萬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個和5.8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4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493億元。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7%。
國都期貨研究所總監羅玉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9月社會融資數據大超預期后,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環比明顯回落,但仍較去年同期多增5493億元。其中,政府債券融資單月新增規模4931億元,同比多增3060億元,仍是社會融資同比延續增長的主要原因。
“受季節性因素影響,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從上月的1.9萬億元回落至6898億元,但仍略高于5年均值。從結構上來看,反映個人住房貸款增長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059億元,雖較三季度有所回落,但仍高于5年均值。今年1—10月,房地產貸款占新增貸款比例為29.54%,2019年同期為31.49%,雖有市場傳聞稱監管層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壓降、控制個人住房貸款,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銀行對房地產的支持力度尚未明顯減弱。此外,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加4113億元,錄得近5年同期最高值,企業貸款結構進一步長期化,顯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在逐步顯現。”羅玉說。
建信期貨宏觀金融團隊研究員黃雯昕表示,10月社會融資數據基本符合預期。其中,新增貸款規模略低于預期,增速有所放緩,好在企業中長期貸款仍保持超季節性增長,顯示基本面持續恢復下實體融資需求仍然較為旺盛。此外,新增社會融資略高于預期,依然主要受到地方債發行的支撐,但考慮專項債已經在10月底結束發行,且房地產融資需求在“三道紅線”的制約下開始明顯走弱,后期信用擴張或將維持收縮態勢。(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