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大商所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在當日的業務啟動活動上,大連市副市長靳國衛,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副會長陳剛,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先后致辭,靳國衛與冉華共同為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鳴鑼開市。
靳國衛在致辭中說,在中國證監會的大力支持下,大商所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對于進一步推動境外生產與境內加工、消費有效鏈接,更好地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和“兩先區”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表示,大連市委、市政府將繼續全力以赴支持大商所強化龍頭地位和帶動作用,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根本宗旨,穩步推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希望大商所再接再厲,開拓創新,加快建設期貨與現貨結合、境內與境外連通的多元化、開放型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在全球大宗商品貿易體系中給出更多“大連價格”,提供更多“大連方案”,為大連加快推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鏈接作出更大貢獻。
陳剛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和行業變遷,油脂油料逐漸成為我國開放度最高、競爭最激烈、境內外市場聯動性最強的產業之一,產業界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需求日益強烈。棕櫚油期貨成為我國首個對外開放的油脂油料品種,是產業風險管理需求和期貨市場供給動態均衡的新成果。棕櫚油期貨以“國際交易、本土交割”實現對外開放,完全符合產業特點,是期貨市場扎根產業、服務實體的新舉措。棕櫚油期貨對外開放之后,生產、貿易、加工、消費等全球產業鏈各環節主體均可在我國期貨市場管理價格風險,是我國與全球經濟開放共享的新體現。希望大商所繼續發揮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助力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并助力全球貿易體系出現更多中國價格、中國聲音和中國標準。
冉華在致辭中說,繼2018年鐵礦石期貨作為首個已上市品種率先向境外投資者開放以來,大商所腳踏實地,大膽探索,持續推進市場國際化建設步伐。作為全球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中國在棕櫚油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國內外棕櫚油產業一直呼吁我國開放棕櫚油期貨市場。
他表示,在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探索上,大商所將扎實細致地做好相關落地實施工作,不斷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和效率,為全球產業企業提供公開透明的價格發現平臺,為全球商品貿易提供有序規范的風險管理渠道,在面向世界、擴大開放的道路上不斷開拓進取,創新突破。
他強調,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會點,面對開放合作的歷史潮流,大商所將緊緊圍繞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堅持服務面向實體經濟,創新緊跟國際步伐,加快建設期貨現貨結合、場內場外協同、境內境外連通的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為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當日業務啟動活動采用“現場+云直播”方式進行。中國證監會期貨部副主任嚴紹明宣讀了《關于同意將棕櫚油期貨確定為境內特定品種的批復》,大商所總經理席志勇主持了活動。當日在廣州參加第15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的嘉賓通過視頻觀摩了此次啟動活動。
作為國內已上市農產品期貨中的首個特定品種,棕櫚油期貨國際化吸引了各方關注。期貨日報記者從大商所了解到,12月22日共有來自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9家境外法人客戶參與了棕櫚油期貨國際化首日交易。
中商外貿(新加坡)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農產品貿易公司,此次通過時瑞金融轉委托新湖期貨參與了棕櫚油期貨2105合約的交易。該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揚表示,公司主要面對中國進行出口貿易,因而需要在中國開展套期保值,以對沖來自終端銷售地區的價格風險,參與首日交易讓他們熟悉了交易流程和規則,為日后參與交易奠定了基礎。
同為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企業的現代資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直接委托海通期貨開展了交易。該公司負責人認為,棕櫚油期貨國際化是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服務全球產業的又一重要舉措。跨國公司可以同時參與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和大商所棕櫚油期貨市場,形成更完整的風險管理鏈條。
記者了解到,2007年上市的棕櫚油期貨經過10余年穩健運行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期貨市場,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作為我國期貨市場第7個、大商所第2個境內特定品種,此次棕櫚油期貨順利引入境外交易者、獲得各方關注絕非偶然。
實際上,即使在引入境外交易者之前,棕櫚油期貨已然“國際范”十足。除中糧、九三、合益榮等國內油脂企業深度參與之外,以嘉吉、路易達孚、春金集團為代表的國際龍頭企業也早已通過境內分支機構開展了棕櫚油期貨交易。在這些國際油脂巨頭看來,期貨套保和基差點價模式已融入企業日常經營與發展的DNA。據統計,當前利用棕櫚油期貨套保的棕櫚油企業進口量占我國進口總量的半數以上,無論在境內還是境外都具備了良好產業基礎。
“在油脂產業中,從上游油企、中游貿易商到下游飼料廠的全產業鏈企業均可以熟練運用期貨工具,以基差貿易、套期保值等方式進行風險管理。”海通期貨國際與金融拓展部負責人盧丹說,良好的境內外產業背景為日后越來越多的境外產業客戶參與棕櫚油期貨市場奠定了基礎,國內油脂產業鏈期現結合的風險管理方式也將推動境外產業參與其中。
據介紹,為順利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近期各期貨公司主動拓展海外產業客戶和投資機構,力爭在新的市場機遇面前獲得先機。截至12月22日,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境外經紀機構通過38家期貨公司在大商所完成了93組委托業務備案。
“在市場拓展中了解到,很多境外客戶反饋棕櫚油期貨國際化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風險管理工具,希望了解、適應交易規則,充分利用好期貨市場。”新湖期貨國際業務部總經理胡偉喆說,部分境外產業客戶尤其是貿易企業此前多數開展過BMD棕櫚油期貨交易。從合約設計看,BMD棕櫚油期貨是基于FOB價格的毛棕櫚油,而我國消費和進口多為精煉棕櫚油,大商所棕櫚油期貨以CIF的精煉棕櫚油為標的,更貼近需求端,境外企業通過直接參與兩個棕櫚油期貨市場,可以有效管理精煉加工價格波動風險。
依托10余年的穩健發展和扎實的產業基礎,境外交易者參與國際化的棕櫚油期貨市場前景廣闊。大型棕櫚油加工企業、婆羅洲農業資源國際(BARI)市場總監丘文華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推進期貨開戶工作,未來將參與國際化棕櫚油期貨交易。除本公司外,棕櫚油期貨國際化也將為很多未在中國境內設立分公司的境外中小型種植、加工企業提供直接套保渠道。
“跨國產業企業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將提升境內外棕櫚油期貨價格的聯動性,有助于跨國企業更好地運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盧丹展望,棕櫚油期貨國際化是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產業的重要舉措,能夠進一步發揮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提高我國在全球棕櫚油貿易體系中的價格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