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三次基期輪換看,食品項權重逐漸下調,服務項權重不斷上升。
2021年我國CPI統計將迎來新一輪基期輪換,意味著CPI“商品籃子”和對應權重可能出現較大調整。
日前,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撰文指出,對投資、資產的價格度量覆蓋比較少是當前通脹度量的一個突出瑕疵,而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通脹失真。資產價格已經到了必須納入通脹考慮的時候。
對此,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統計的一些方法有的5年就要做一些調整,但是價格統計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們的價格統計方法是跟國際接軌的。
賀鏗表示,許多國家都出現過房產價格瘋漲的情況,也只是把它折合成一個合適的價格情況計算在CPI或者消費指標里,按照統一的、科學的方法來計算。不能說,按照物價,房屋價格漲得高就得把它考慮進去,房屋需求只是一部分人的問題,很多人并不受影響。
或將繼續下調食品項權重
從2001年開始,我國CPI采用國際通用做法,編制定基價格指數序列,將對比基期固定在2000年。之后按照“每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的原則,每五年進行一次基期輪換,從而準確反映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物價的實際變動。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基期輪換也是國際慣例,目的是使物價統計涉及到的商品和服務更具有代表性,更及時準確反映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物價的實際變動。
目前,我國CPI統計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等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從歷史上三次基期輪換看,食品項權重逐漸下調,服務項權重不斷上升。這也符合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隨著恩格爾系數的不斷下降,食品消費占比越來越低,同時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服務消費占比逐漸上升。特別是受住房價格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現象加重的影響,居住和醫療消費占比上升較快。
中泰固收首席分析師周岳認為,全國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的最新調查數據是統計局進行權重調整的主要依據,從2016年以來的趨勢變化看,忽略疫情帶來的短期沖擊,預計統計局做新一輪基期輪換時,很可能繼續下調食品項權重,同時上調居住項和醫療保健項權重。對比來看,權重調整不會改變全年CPI走勢,可能導致CPI中樞上升0.1個百分點。
周岳表示,還需要關注CPI居住項價格統計方法的調整。目前我國CPI居住項權重主要參考居民消費支出結構,其中自有住房租金核算采用住房建筑成本虛擬折舊法,而國際上自有住房折算租金通常采用“虛擬租金”算法,導致CPI居住項無法反映市場實際租金價格變動,未來相關統計方法存在調整和完善的可能。
資產價格是否納入引熱議
近期,周小川的文章《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引起關注。周小川在文章中指出,傳統的通脹度量面臨不足和挑戰,貨幣政策肯定應考慮通脹指標背后的體驗,并認為資產價格需要納入通脹考慮。
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舉辦了一場“貨幣政策與通脹新度量”閉門圓桌會議,與會專家經過討論認為,現行通脹測度存在多方面缺陷,無法全面準確反映實際通脹水平,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反映居民生活成本的CPI在取樣層面有偏,通脹指標的權重分配沒有真實反映實際的支出結構。
第二,部分指標核算理念相對滯后,不能反映實際的成本變化。以CPI中的居住價格為例,如果從實際成本角度考慮,那么住房支出涉及的費用主要是自有住房維護修理費、物業管理費和固定資產折舊。事實上這背后還蘊含了房價變化對房租的影響。因此,如果再從成本法去核算居民的居住支出及變化,就會低估其在CPI中的權重,同時也會低估CPI的變化幅度。
第三,部分服務行業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場管制導致價格失真。比如,雖然居民對醫療服務整體感覺是供不應求的,但在實際統計中并沒有反映出來這部分成本。
賀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問題我跟一些專家的看法不一樣。統計的一些方法,有的可能5年要做一些調整,但是價格統計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們的價格統計方法是跟國際接軌的,是與世界銀行、聯合國以及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致的。我們的統計方法不能說整個都很全面,但是價格統計應該說是做得比較好的。”
賀鏗表示,資產的價格,有時候漲得很快,許多國家都出現過房產價格瘋漲的情況,但它們只是把它折合成一個合適的價格情況計算在CPI里頭,或者計算在消費里頭,都要按照統一的、科學的方法來計算。不能說按照物價房屋價格漲得很高,就得把它考慮進去。房屋的需求只是一部分人的問題,很多人并不受影響。
央行有必要關注資產價格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短期內資產價格納入通脹指標難以實現,但央行有必要關注資產價格。資產價格可能會對通脹造成影響,也會影響通脹預期。
業內分析,資產價格具有廣泛的金融聯系,如果資產價格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持續、快速上漲,可能會帶來風險偏好上升、金融杠桿提高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加劇金融系統的脆弱性,影響到金融穩定。為維護金融系統穩定,遏制投資者過度承擔風險的行為,此時央行有必要對資產價格作出適當反應。
CF40認為,當前中國央行應充分發揮雙支柱監管的制度優勢,在宏觀審慎框架下采取應對資產價格波動的政策措施。同時,央行應繼續加強通脹預期管理,優化市場溝通的機制和渠道,向市場釋放明確的監管信號,提高央行透明度并增強市場對央行的信心。
具體而言,宏觀審慎框架是央行關注資產價格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央行關注資產價格的主要目的是維護金融穩定。雖然央行無法判斷資產價格的波動是否合理,但央行可以在宏觀審慎框架下,綜合評估資產價格波動可能給金融系統造成的潛在風險,并以此作為是否政策干預的主要依據。
在工具選擇方面,央行應在宏觀審慎框架下選擇適當的政策工具組合,這些政策工具可能既包括宏觀審慎監管政策,也包括微觀審慎政策。盡量避免使用公開市場操作、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典型的貨幣政策工具來對資產價格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