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和飼料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養豬利潤可能急劇壓縮

發布時間:2021-01-12 11:17:23  |  來源:第一財經  

近年持續上揚的“豬周期”正日益逼近價格下行而飼料等投入居高不下的景氣轉折點,我國豬肉生產可能遭遇利潤空間急劇壓縮的重大壓力。

民以食為天,當前和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面臨的外部經濟政治環境將比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20余年復雜艱險許多,應對變局需作持久戰打算,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糧(棉油肉)與能源、IT高新技術產業并列,是這一時期決定中國經濟與社會穩定發展的三大關鍵產業,確保糧棉油肉生產與供應穩定,至關重要。由于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油、肉生產與供應穩定對糧食安全的意義大幅上升;其中,作為工業和醫療等用途最廣、我國生產和消費最多、對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影響最顯著的肉類,豬肉生產與穩定的重要性又遠超其他肉類。由于豬將飼料轉化為肉類的效率高于牛羊,豬肉生產料肉比明顯低于牛羊肉,倘若豬肉生產供應出現較大缺口,指望依靠牛羊肉填補是不現實的。

盡管2020年末出現了市場肉價上漲現象,但總體而言,近年持續上揚的“豬周期”正日益逼近價格下行而飼料等投入居高不下的景氣轉折點,我國豬肉生產可能遭遇利潤空間急劇壓縮的重大壓力。面對我國豬肉生產與供給穩定面臨的這一潛在沖擊(預計這一潛在沖擊可能在一年左右成為現實),短期而言,1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的生豬期貨有望發揮重大積極作用。從中長期來看,要進一步可持續地穩定豬肉生產和優化農業產能布局,我國還需要有秩序推動養豬業產能從中心地區向國家邊緣地廣人稀區域適度轉移。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新疆可望成為中國養豬業發展的新增長極,在一定程度上復制全國棉花生產向新疆集中的成功,并從改善土壤等方面助力當地傳統支柱產業棉花種植業,實現豬棉并舉可持續發展。

豬肉價格連續下行

由于豬肉價格持續暴漲,養豬業成為近兩年市場熱度最高的產業之一。然而,隨著生產供給增長和政府有意識促進生產,越來越多跡象表明,養豬業這一輪景氣正在走向尾聲,“豬周期”即使尚未正式進入持續的價格下行階段,也日益逼近了。

養豬業景氣尾聲的跡象首先表現在豬肉價格下行。自2020年9月起,全國居民消費豬肉價格環比已連續下跌3個月(環比跌幅依次為1.6%、7%和6.5%),同比自10月起連續下跌兩個月。特別是11月份居民消費豬肉價格同比跌幅高達12.5%,令市場震動。盡管12月中下旬一些城市豬肉零售價格有所上漲,但那主要是年節效應、炒作冷鏈疫情等因素綜合導致的短期反彈,徹底逆轉9月以來肉價下行趨勢的概率不高。

2020年3~5月居民消費豬肉價格環比也曾連續3個月下跌,但那時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疫情壓力仍然較大(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直到4月26日方才清零),經濟與社會生活尚未全面恢復正常,一、二季度GDP同比增幅分別為-6.8%、3.2%,且當時居民消費豬肉價格同比仍處于上漲狀態。

時至今日,中國經濟社會生活基本上已經全面恢復正常,2020年三季度GDP同比增幅達到了4.9%,市場普遍預計四季度增幅可達6%,2021年全年增幅可達8%甚至更高;2020年1~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出口貿易及相關產業更堪稱火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加快回歸增長,受疫情影響最大行業之一的餐飲收入也從10月起恢復正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居民消費豬肉價格連續較大幅度下跌,更應當視為豬肉價格進入下行階段的信號,而非短期波動。

仔豬和飼料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如果豬肉價格下行同步伴隨生產成本下行,那么就不至于對豬肉生產構成太大沖擊,但當前市場趨勢恰恰相反。一般而言,仔豬、飼料構成我國生豬養殖成本的兩個最大項目,前者約占我國生豬養殖成本的23%,后者占56%左右??傮w而言,當前國內仔豬價格居高不下,至少是價格下跌滯后,國際市場上主要飼料原料(豆粕和谷物)價格趨漲,并遲早將傳導國內市場,與豬肉價格下行趨勢結合,對養豬業利潤空間構成了雙重壓縮。

考察農產品集貿市場活豬(中等規格)、仔豬(普通規格)和豬肉(去骨統肉)單價及其同比、環比變動,這三種產品價格環比均從2020年9月開始連續下降,但活豬、豬肉價格自10月起同比下降,仔豬價格10月同比仍保持上漲狀態。作為成品的活豬、豬肉價格下行,作為關鍵投入品的仔豬價格仍居高不下,至少是價格下跌滯后,養豬業利潤空間壓縮的風險正趨向凸顯。

養豬飼料主要原料為豆粕等油籽粕,以及玉米、小麥、高粱等谷物。鑒于中國是糧食進口大國,已經連續多年糧食年進口量(包括谷物和大豆等)逾億噸,國際市場價格對國內行情和養豬飼料真實成本影響日益重大,本文考察國際市場價格變動以判斷養豬業飼料真實成本走勢。

整理2018~2020年10月國際市場大豆、大豆粕、玉米、小麥、高粱價格數據,包括2018、2019年度均價,2019年一季度至2020年三季度7個季度的季度均價,以及2020年6~10月的5個月度均價。從中可以看出,自2020年第二季度低點以來,國際市場上大豆、大豆粕、玉米、小麥、高粱價格全部趨向上漲,且價格上漲呈加速趨勢。其中,大豆、大豆粕自9月起月度均價超過此前高點2018年度均價,玉米自10月起月度均價超過此前高點2019年二季度季度均價,小麥自10月起月度均價超過此前高點一季度季度均價,高粱自二季度起季度、月度均價均超過此前高點2018年度均價。

2020年10月份均價與6月份均價相比,大豆從367.8美元/噸漲至454.3美元/噸,上漲86.5美元/噸,漲幅24%;大豆粕從346.5美元/噸漲至465.6美元/噸,上漲119.1美元/噸,漲幅34%;玉米從148.0美元/噸漲至186.7美元/噸,上漲38.7美元/噸,漲幅26%;小麥從200.5美元/噸漲至245.2美元/噸,上漲44.7美元/噸,漲幅22%;高粱從170.9美元/噸漲至189.5美元/噸(9月均價),上漲18.6美元/噸,漲幅11%。

從更大背景上考察世界銀行中低收入國家商品類別價格指數變動,可以看到,價格上漲并非僅存在于大豆、玉米等個別單品上面的現象,而是初級產品行情的普遍走勢。能源、非能源、農產品、油類幾個大小類別該項指數均于2020年第二季度達到近年來的低點,隨后從二季度末月6月份開始持續上揚。谷物季度指數在第二、三兩個季度連續下行,但從月度數據來看,從8月份開始連續回升,9月份起其月度指數就超過了2018、2019年度指數和2019~2020年第三季度各季度指數的高點。

市場基本面推動飼料原料價格普漲

2020年三季度以來國際市場上主要飼料原料(豆粕和谷物)之所以在二季度跌落低谷,其后普遍價格趨漲,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和各國反危機政策所致。

新冠肺炎疫情從2020年一季度后期開始全面“全球化”,西方國家疫情指標在4月上中旬就已經全面超越中國,并持續快速惡化;而中國疫情大局當時雖然已經控制住,但經濟社會生活遠未恢復正常。內外因素疊加,導致初級產品行情在二季度跌落谷底。到三季度,中國經濟生活已經基本恢復,而且還在快速回升,各主要經濟體也相繼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反危機的寬松、超常規財政貨幣政策,初級產品實際需求和預期均大幅度改善,其行情由此不斷上揚。

展望未來,美歐疫苗已經搶先上市,中國國藥集團滅活疫苗已于2020年12月30日完成全部完整流程公開上市,還有多只疫苗正在嚴格履行上市流程,市場對2021年經濟復蘇前景預期樂觀,二季度以來各主要經濟體通過超常規寬松財政貨幣政策釋放了天文數字流動性,經過一段時滯后正在陸續釋放進入市場,預計未來還將新增一部分流動性。有鑒于此,2021年初級產品普遍較大幅度上漲,幾乎已成定局。即使美歐核酸疫苗大批接種后證實效果不如當前預期,且發現較大副作用,接種率也遠遠達不到衛生界普遍預期的、要阻斷流行所必須達到的70%門檻,預計也扭轉不了2021年初級產品大面積行情上漲的基本格局,只能抑制其上漲的幅度。

關鍵詞: 仔豬 養豬利潤 豬周期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