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等問題。如何通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增強基礎零部件、工藝、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表示,要充分調動產業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等各方力量。一方面,形成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產品和技術協同攻關突破機制,構筑有利于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的產業生態體系。另一方面,要在重點領域繼續布局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解決產業基礎平臺跨行業、跨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創新產品應用生態。同時,對國內短期內不能實現突破的技術和產品,應制定產業鏈“備胎計劃”,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發展,增強抗風險能力。
“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鍵在數字化轉型。”劉文強說,要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為抓手,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動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不斷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向更深層次延伸,壯大特色產業規模。
如何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劉文強表示,要做好頂層設計,聚焦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系統梳理技術短板,整合各方資源,推動核心技術研發、專用材料開發、先進工藝應用、公共試驗平臺建設、關鍵工業軟件推廣等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很重要,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精準施策,著力打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在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幫助相關行業企業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
“龍頭企業要扮演好‘領頭雁’角色,加快形成以產業鏈‘鏈主’企業為主,吸引中小企業廣泛參與的協同創新機制。”在劉文強看來,要圍繞“鏈主”企業打造產業集群,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補、聯系緊密、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龍頭企業集群。此外,在關鍵產業領域應加快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細分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企業自身也要持續投入研發,鞏固創新基礎、提高產品質量,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探索實施線上線下和現代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劉文強說。
關鍵詞: 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