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擬分拆捷氫科技至科創板上市 車企子公司“獨立潮”持續升溫
在公布分拆計劃5個月后,上汽氫燃料子公司獨立上市的進程正式啟動。11月25日晚,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在其控股子公司捷氫科技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后,將其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本次分拆上市完成后,上汽集團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捷氫科技的控制權。
捷氫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上汽集團打造的一家主攻氫燃料電池的企業,主要從事氫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工程技術服務,其產品能夠覆蓋配套量產物流車、客車、乘用車。
此次分拆上市旨在提升捷氫科技融資能力。上汽集團在公告中稱,捷氫科技通過分拆上市,能夠與資本市場直接對接,拓寬多元化、多層次的融資渠道,提高融資靈活性,為資本運作拓寬空間,以融助產,產融結合,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
作為一家目前收入規模非常有限的企業,捷氫科技尚不具備盈利能力,需要外部持續“輸血”。根據上汽集團公告,捷氫科技2018年-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0元、1.12億元、2.4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分別為516.68萬元、3370.1萬元、9305.84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捷氫科技共完成五輪融資,僅今年就完成了兩輪,最新一輪A+輪融資完成于11月,金額并未披露,投資方包括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廣汽資本、四川雙馬、凱輝基金等十余家。
此次分拆捷氫科技上市反映出上汽集團對氫燃料電池領域的野心。根據官方公布的計劃,上汽集團在“十四五”期間將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
上汽集團積極布局的背后,是氫燃料電池巨大的市場前景。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燃料電池汽車將占據全球車輛的20%-25%,將成為與汽油、柴油并列的終端能源體系消費主體。
目前,政策層面對氫燃料電池產業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今年9月,國家五部委明確京滬粵三個城市群成為首批入選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重點區域。如果在示范期內達成目標,示范城市群最多可以拿到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和氫能供應的18.7億元獎勵。
實際上,捷氫科技并非唯一一家將要獨立上市的上汽集團子公司。今年6月,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表示,上汽集團共有14家科技公司,其中捷氫科技、中海庭、聯創電子3家將被分拆上市。據了解,中海庭定位高精度地圖全產業鏈服務供應商,而聯創電子主攻智能網聯領域。
上汽集團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行動,亦只是整個行業的一個縮影。在汽車行業“新四化”轉型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越來越多車企子公司被分拆,進而獨立運營乃至獨立上市,以謀求更多資本、更多合作和更大銷售市場。
今年6月,長城汽車蜂巢易創聯席董事長鄭立鵬表示,長城汽車的發動機板塊一定會分拆上市,未來蜂巢動力供應給長城汽車的比例會低到50%以內。另外,比亞迪今年也在持續推進其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計劃。
大型汽車集團子公司獨立運營乃至獨立上市,意味著其將走出原先封閉的業務體系,不再局限于滿足母公司需求,進而有機會與各自領域的“原住民”展開正面競爭。就捷氫科技而言,如何與億華通、雪人股份等氫燃料電池龍頭企業搶奪客戶與訂單,將成為其未來需直面的問題。(記者 濮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