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在3月10日舉行的2022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中表示,今年2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設立成渝金融法院的決定》,標志著繼上海金融法院和北京金融法院設立后,全國第三家專門的金融法院呼之欲出。按照《決定》要求,成渝金融法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范圍內的金融案件實行集中管轄。
劉貴祥介紹,2021年全國法院審結破產重整案件732件,盤活資產1.5萬億元。他強調,加強金融審判工作,防止金融“脫實向虛”。
依法降低中小投資者維權成本
提高證券欺詐行為人違法成本
劉貴祥表示,依法降低中小投資者的維權成本,依法提高證券欺詐行為人的違法成本,是證券審判的著力點。
在降低維權成本方面,劉貴祥介紹,最高法在前期建立證券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示范判決機制的基礎上,在證券法修訂后的第一時間出臺了證券代表人訴訟司法解釋,在法律制度層面支持中小投資者通過普通代表人訴訟和特別代表人訴訟進行“搭便車”維權。司法解釋發布后,上海金融法院審結原告魏某等315名投資者訴飛樂音響(3.410,0.00,0.00%)證券虛假陳述糾紛一案,股民人均獲得賠償39萬元,是普通代表人訴訟的首次全面實踐。同時,去年廣州中院也審結了證券虛假陳述糾紛集體訴訟一案。
在提高違法成本方面,劉貴祥介紹,最高法今年1月修改并重新發布證券虛假陳述司法解釋,其中有兩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廢除了起訴前置程序,也就是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起訴和受理,不再以監管部門作出行政處罰為條件;二是明確規定“追首惡”與“打幫兇”并舉,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判令相關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直接向投資者承擔賠償責任,即幫助造假的民事主體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織牢了“首惡”和“幫兇”的法律責任之網。
“我們還大力加強金融審判專業化建設,用高質量金融審判保障國家金融戰略的實施,促進金融體制改革?!眲①F祥介紹,今年2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設立成渝金融法院的決定》,標志著繼上海金融法院和北京金融法院設立后,全國第三家專門的金融法院呼之欲出?!鞍凑铡稕Q定》要求,成渝金融法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范圍內的金融案件實行集中管轄,也就是跨省域管轄金融案件。這無疑是加強金融審判體系建設、提高金融審判質量和效率的又一舉措?!?/p>
加強金融審判工作 防止金融“脫實向虛”
劉貴祥表示,金融審判在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中非常重要。人民法院加強金融審判工作,就是要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規范和引導金融“血脈”更好滋養實體經濟肌體,防止金融“脫實向虛”,降低融資成本。
此外,劉貴祥介紹,去年,全國法院共審結了155萬件金融民商事案件。在法律適用上,認真落實對特殊市場主體的優先保護要求,對于金融消費者等交易相對弱勢方,基于法律特別規定予以特別保護。
劉貴祥還表示,在維權程序上,最高法立足降低維權成本,建全了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行業調解與司法審判工作的銜接,聯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實現了銀行、保險、證券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全覆蓋。2021年,各地法院委托銀保監會訴前調解案件6.6萬件,調解成功率高達65%,還形成了“社會調解在先,法院訴訟在后”的線上證券期貨多元糾紛化解新格局。
2021年全國法院審結破產重整案件732件
劉貴祥表示,2021年全國法院審結破產重整案件732件,盤活資產1.5萬億元,幫助745家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脫困重生,35萬名員工穩住就業崗位,充分體現了破產重整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的重要功能。
劉貴祥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對于破產審判工作歷來十分重視,去年全國法院破產審判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通過提高破產案件審理的專業化、信息化水平,使結案量持續明顯提高。2021年收案1.6萬余件,結案1.2萬余件,增幅均超過了20%,案件審理周期從2017年的平均577天大幅縮減至157天,減少420天。
“在案件審判理念上,我們一直強調‘積極拯救’和‘及時出清’并舉?!彼f,一方面,對于沒有經營前景的企業,通過破產清算讓其有序退出市場,及時釋放盤活經濟要素和資源,節省司法資源及公共管理資源;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破產重整、破產和解制度功能,及時挽救具有發展前景的困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