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古
從傳統醫療到互聯網醫療再到數字大健康時代,產業各方競爭的維度早已不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場景和生態,這背后本質上是一場科技和服務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競爭。產業上云加快,疊加疫情催化影響,醫療健康產業步入線上化、高增長、無界融合的全新階段。隨著數字醫療健康邁向縱深,基于數字科技之上的醫+藥+險+健康管理的一體化生態效應逐漸釋放,推動行業向“健康中國2030”劃定的16萬億目標奔去。科技驅動,生態為王。數字健康市場增量空間被打開,產業鏈上下游云上生態的共建,均離不開醫療資源、保險資源、數字科技與生活服務場景的創新融合,進而實現醫療健康服務向下沉,滿足更多用戶的健康需求。當醫療健康資源借科技之力下沉時,不僅緩和醫療資源供需不均衡、區域分化嚴重的局面,而且可以破解行業信息不對稱難題,便于醫療資源的高效配置。于C端用戶而言,能跨時空享受便捷的線上醫療、醫藥電商、互聯網保險、健康管理等服務;B端的大健康服務供應商,也能建立協同的線上線下生態。就當前的數字大健康市場現狀而言,多數機構僅聚焦于醫藥險的互聯網平臺角色,沒有向科技賦能、生態融合的維度深入。尤其是利用場景優勢和科技能力,幫助產業鏈上下游的醫院、企業、合作伙進行伴數字化轉型,增強To B的解決方案輸出能力。這本身也是大健康市場的一項重要價值分支。服務來源理解力。已嗅到數字大健康全景的先行者,正在從自身的場景和科技能力中洞察趨勢,錨定大健康市場的潛力賽道,在保險科技、數字醫療、健康管理等方向,拓寬貫穿用戶全生命周期的生態護城河。輕松集團正是其中的一員。作為行業領先的健康保障科技平臺,輕松立足用戶動態健康需求,于健康管理與保險數字化兩端發力,提升健康服務管理質效,反哺用戶。輕松集團的“造血”模式得到印證,有消息稱輕松集團已實現盈利。
對于數字大健康護城河,場景決定寬度,科技則決定深度。多元化互聯網保險需求上升,傳統保險機構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保險科技的市場空間上限不斷上移。從商業醫療保險供給端看,傳統保險服務模式主要存在三大問題。其一,缺乏系統性的保險服務大數據,風控模型精準度受限,定價和成本控制失衡;其二,產品服務單一,客群難以下沉,缺乏長尾服務能力;其三,未建立大健康生態,難以打通保險與健康管理服務閉環。科技是填補痛點的關鍵。建立在數據和AI算法之上的保險科技,一方面提升保險機構和保險科技企業的風險定價能力,使保險服務能夠向長尾和下沉客群擴散;另一方面增強保險科技企業的產品定制能力和服務觸達能力,實現運營的降本增效。因此,傳統保險機構基于運轉效率和盈利能力的考慮,會加大對保險科技的投入,這將為保險科技帶來較大的發展空間?;ヂ摼W保險熱度漸升,也將促使保險供應商加碼保險科技,提高線上精細化運營能力,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就需求端而言,近年來互聯網保險規模持續擴大,雖然滲透率有所增加,但整體增長空間依然廣闊。數據顯示,以互聯網健康險為例,其保費收入從2015年到2020年連續六年實現正增長,2020年人身險公司互聯網健康險保費規模為374.8億元,同比增長59%。健康險是保險行業空間較大的細分市場,以健康險服務為支點,保險科技企業能打通健康險與健康管理服務,最終實現對用戶健康的長期服務,并根據用戶在不同階段的需求,為其匹配個性化保險產品和健康服務。按照保險科技的角色和賦能作用,可以發現頭部保險科技企業的生態已經成型。它們所提供的服務不只是獲客和銷售,還延伸到產品設計、定價、風控、核保、理賠等業務環節,與產業上下游機構深度聯營。拿輕松集團來講,輕松保嚴選上線后,就開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定制保險產品方案。例如,針對各細分??茍鼍?,輕松集團為不同患病人群提供定制化的保險,包括業內首款三高、乙肝等慢性病人群可投保的保險產品“惠享e生百萬醫療險”。目前輕松集團已累計為3000萬家庭提供健康保障服務。這背后主要源于輕松集團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投入,通過科技驅動保險業務向不同客群下沉。智能化、線上化的運營模式,也讓輕松能夠快速對市場需求做出調整,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互聯網保險服務。近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管、中國質量報刊社主辦的《產品可靠性報告》發布2022最受用戶信賴的四大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調研,輕松保嚴選憑借自身科技和場景優勢入圍,也代表著用戶和行業對輕松保嚴選科技實力與服務的認可。
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向前推進,保險科技的紅利也會進一步釋放。去年年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這個保險科技領域中長期專項規劃提及未來的發展目標。例如在服務能力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實現業務線上化率超過90%、線上化產品比例超過50%、線上化客戶比例超過60%、承保自動化率超過70%、核保自動化率超過80%、理賠自動化率超過40%的目標。非常明確的趨勢是,保險業務數字化將全面到來。攜場景和科技優勢入局的輕松集團,不僅能在服務保險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獲得機會,而且還能在保險科技為坐標,擴大健康管理業務半徑,形成保險+健康管理雙核心的生態支撐。大健康生態從來都是服務多端的統一體,考驗的是企業的一體化服務能力。當數字大健康企業生態外擴時,服務可能就會觸達醫療服務端、藥品端、支付端和患者端,無論是供應鏈能力,還是智能化運營水平,都對數字生態要求極高。從保險服務到健康管理,不變的是科技內涵,變的是愈發擴大的市場空間。據統計,中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近年來增速明顯,從2015年的2,48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0年8,503億元人民幣,預測至2025年將達到21,898億元人民幣,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20.8%。線上醫療角度,中國醫療市場2020年線上滲透率僅為4.3%,在線醫療市場持續爆發。此外,人口老齡化、慢病患病率上升趨勢有望推動中國醫療支出增長提速,尤其是高達數億的70后互聯網核心消費人群,更傾向使用線上服務方式獲取醫療產品和服務。這預示數字大健康未來可期。隨著醫療健康服務可得性增加,人們的健康預防意識提升,大健康產業正在經歷一場由疾病治療導向到預防保障轉變的過程。從輕松集團的業務迭代看,正是沿著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前進。自2014年首創大病眾籌救助模式以來,輕松集團一直聚焦大健康領域,先后成立輕松籌、輕松保嚴選、輕松健康、輕松公益,把事后救助業務延伸到事前保障,從保險、健康管理、在線醫療等業務場景為用戶提供綜合健康服務。尤其在健康管理方面,輕松健康為了實現健康管理閉環,增強健康管理服務能力,建立了覆蓋了健康體檢、在線問診,綠色就醫,慢病管理等服務。該服務與輕松籌、輕松保生態共建,為用戶提供一體化健康保障服務。立足在數字大健康領域沉淀的科技和服務能力,輕松集團一方面賦能醫院、保險、藥企、醫療專家,一方面連接各類醫療消費場景,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進而為產業鏈各方創造附加價值,推動醫療大健康市場數字化轉型。憑借“保險+醫療+服務”的閉環服務生態,輕松集團向上下游合作伙伴輸出大健康解決方案。例如,輕松集團與國富人壽保險共同打造全國首個省級惠民保項目——“惠桂?!?;成為“醫保南通保”指定獨家技術支持平臺,為“醫保南通保”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營服務,負責產品的落地工作。去年12月,輕松集團還推出了“保險科技同行計劃”,計劃從資金、資源、技術等維度,投入5億元用于促進SaaS系統優化、流量扶持、科技研發及社會責任賦能。大健康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會一蹴而就,轉型每向前一步,數字健康平臺的賦能效應就會顯現,同時也會在高速增長的醫療科技市場紅利中保持高成長性。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中國醫療科技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1980億,是2016年的18倍,復合增長率超過30%。拆開數字大健康產業的面子,不難發現領跑者之所以能保持規模和業績的穩定增長,不在于先發、場景、流量、資本、科技等點狀要素的賦能,真正取決于一體化的數字科技生態,后者就是數字大健康產業的里子。投身數字大健康產業以來,輕松集團一直站在行業中央,錨定的正是數字科技生態里子,從未改變,而科技、場景雙重加持下的輕松集團實現盈利,也是給行業的發展新答案。
關鍵詞:
億元人民幣
保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