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部分金融消費者反映其遭到不法分子詐騙,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深圳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一、警惕冒用官方名義騙局。中國銀保監會及各級派出機構不會向消費者收取任何名目費用,不會要求消費者操作轉賬、匯款、交費,不會向消費者建議注銷貸款、退保重投。防范不法分子打著“中國銀保監會”“銀保監會認證”“公檢法”等幌子,假冒銀保監會工作人員、公檢法工作人員實施詐騙。凡遇陌生人要求轉賬匯款,應保持警惕,冷靜思考,必要時向金融監管部門或公檢法機關進行信息核實,勿輕信陌生人說法。
二、警惕非法金融活動和金融詐騙。非法金融活動不受法律保護,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或渠道獲取金融服務。切勿盲目相信高息承諾,對養老地產、醫療保健、影視文化等投資領域,以及“物聯網”“區塊鏈”“元宇宙”等新興概念提高警惕,謹防金融詐騙。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應當做好四個“看”:一看利率收益,是否明顯超過市場正常收益水平,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二看機構資質,是否取得金融許可,具備發行金融產品或銷售金融產品資質;三看營銷人員,是否具備銷售該產品的從業資格;四看產品范圍,是否在獲準的經營范圍之內。
三、警惕假鏈接、假軟件、假平臺陷阱。消費者應該選擇金融機構官方網站、官方APP、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官方渠道辦理金融業務,不要隨意點擊或掃描來源不明的鏈接或二維碼,也不要隨意安裝來路不明的手機軟件。注意保管好身份證號碼、賬戶信息、保單信息、短信驗證碼、支付二維碼等敏感關鍵信息,謹防個人信息泄露。發現個人信息存在泄露風險的,及時更換賬戶密碼,或聯系金融機構采取臨時管制措施。
消費者如果發現非法金融活動或詐騙線索,請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