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云計算代表企業中,青云QingCloud幾乎是最晚出海的一家,12月24日才在印尼雅加達開服。論覆蓋地區,青云QingCloud也不占優勢,目前只有印尼一個點,且尚未搭建好本地化團隊。
因為要尋找增量市場,青云QingCloud不得不走出去。收割完國內互聯網企業紅利后,各家云計算廠商將重心放在國際化和傳統企業上,近期不光百度云在海外開服,沉寂已久的UCloud也針對海外市場推出混合云產品?,F在給云計算格局蓋棺定論可能為時過早,但國際化和傳統企業對云計算的復雜要求,讓這門生意越來越難做。
首站東南亞
二線云計算廠商近期對海外市場格外上心。UCloud針對新加坡、倫敦、洛杉磯、東京推出混合云解決方案后不久,青云QingCloud于12月24日,在印尼雅加達區開放服務,這是青云正式出海的第一站。青云QingCloud計劃,未來用雅加達區覆蓋整個東南亞市場。
談及為何首選印尼,青云QingCloud運營副總裁林源提到與中國市場類似、有一定的互聯網基礎、有人口紅利等理由。
他還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印尼特別像兩三年前的中國,比如消費能力推動toC互聯網增長,這些客戶里有很多潛在的公有云需求,互聯網創業創新浪潮催生企業對IT和CT的需求。但是印尼IT人才相對匱乏,要尋求外界的幫助”。
在觀察人士眼中,青云QingCloud這般布局不無競爭上的考量。北京商報記者登錄騰訊云、中國電信(00728)云、AWS、華為云、金山云等官網發現,這些在國內公有云市場排名前十的企業中,除了AWS官網顯示即將在雅加達開服,其他幾家都沒有在雅加達設立專區。
“沒有專區不代表服務覆蓋不到,但至少競爭會小一點”,比達分析師李錦清認為。
不過青云QingCloud并沒有繞過所有競爭對手。2018年3月,阿里云印尼大區正式開服運營,成為印尼首家在當地運營的國際公有云服務商,2019年1月,阿里云在印尼的第二個可用區正式開服,阿里云在當地的云計算能力擴大一倍。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阿里云這個國內云計算老大,將是青云QingCloud在印尼面對的最大競爭對手。
不過,林源在談及競爭時,更多提到的是美國云計算廠商VMware,這家企業提供服務器、桌面虛擬化解決方案。
“在印尼,傳統云化廠商以VMware為主,它在私有云市場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但VMware本身僅解決了虛擬化部分”,林源說。
之所以多次強調VMware,是因為青云QingCloud方面認為,未來私有云以及私有部署的產品,在海外市場會有很大潛力。
而青云QingCloud目前針對海外市場,主要是提供公有云服務,客戶包括中國有海外業務的互金企業和跨境電商企業。按照青云QingCloud的計劃,落地東南亞要面對的三類客戶之一,在東南亞有分支機構的中國企業、東南亞本地或印尼本地支柱型企業客戶是另外兩類。
布局慢半拍
青云QingCloud制定的海外計劃還包括布局路線。“東南亞是第一站,在非洲市場,青云QingCloud已經有合作伙伴,印度、南美也在青云QingCloud海外計劃中”,林源透露。
但這份計劃與頭部云計算廠商相比,慢了足足五年。
阿里云自2014年起就開始國際化布局。截至2019年11月,阿里云在亞洲、東南亞、歐盟、中東、歐盟、北美等全球20個地域,建立了61個可用區。阿里云出海的當年,青云QingCloud才開始在國內布局,開放了廣東1區、北京2區和亞太1區。
據騰訊云方面介紹,目前騰訊云在全球25個地理區域運營著53個可用區,提供游戲、音視頻、電商、行業工具等解決方案。
放在整個行業,青云QingCloud海外布局的滯后也不是一星半點。
根據IDC 11月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9上半年)跟蹤》報告,在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市場排名前十的依次是阿里云、騰訊云、AWS、天翼云、華為云、百度云、金山云、微軟Azure、浪潮云、京東云。以上十家除了京東云尚未走向海外,其他企業全都是國際化布局。
和獨立云計算廠商UCloud相比,青云QingCloud也不占優勢。UCloud官網顯示,目前UCloud在球有32個可用區。
“青云QingCloud今年的目標是把點先建起來,因為我們第一批客戶一定是國內外出海的企業,這些業務青云QingCloud國內團隊就可以覆蓋。所以目前青云QingCloud海外的團隊還在組建中,青云QingCloud還在做產品的本地化,然后在當地售賣標準化的產品”,林源說。
前期青云QingCloud也不打算投入太大資金,林源以計劃推向海外的易捷版為例,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了產品本地化的細節,“易捷版是一個成熟的產品,本地化時,青云QingCloud要把產品的界面、文檔、安裝部署、培訓等都英文化或者印尼語化。在產品或者研發層面不會有太大動作”。
避存量競爭
“一般而言,中國云計算廠商出海都是跟著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節奏在走。”李錦清說,“青云QingCloud的速度比較慢,在選點上就比較吃虧,有很多區域已經被競爭對手占了先機,他選擇發展中國家去布點,大概率也是為了避開競爭。”
林源也坦言青云QingCloud更關注增量市場,而不是存量市場。這種策略不僅體現在地域選擇上,還表現在目標客戶和產品售賣上。
“在國內青云QingCloud更多面對的是傳統企業客戶,在東南亞也一樣。他們第一步上云一定以私有化的產品為主。因為企業的問題本身很復雜,往往需要混合IT做支撐,青云QingCloud認為全模云或者超級混合云是最終的售賣方式”,林源說。
轉向傳統企業、重視私有云似乎是二線云計算廠商的默契之選。以UCloud為例,在最新版的招股說明書中,UCloud提到私有云、混合云是公司近年來的重點發展領域,收入金額快速增長;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業務是公司著重研發投入的領域, 目前收入占比不高,預計未來將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金山云的增長亮點在金融行業和政府及企業服務市場。
這種調整的主要原因是競爭以及消費互聯網市場整體增速放緩。根據招股書,UCloud 2019年上半年營收6.99億元,凈利潤778.44萬元,兩項數據雙雙下滑,2019年上半年,UCloud的毛利率也從2018年度的39.48%下降至30.04%。UCloud方面甚至在招股書中表示,導致凈利潤下滑的因素短期內可能進一步持續,UCloud 2019年全年及以后年度存在業績持續下滑甚至虧損的風險。
好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云計算市場尚未飽和,尤其是私有云還有不小的潛力空間。傳統企業訴求的復雜性,也讓私有云市場目前沒有那般集中化。根據IDC報告,在中國公有云市場,無論是IaaS市場還是IaaS+PaaS市場,排名前十的廠商目前已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互聯網企業更多是用公有云的服務,單純看公有云的廠商一定是寡頭的。”林源這樣認為,“但中國是一個比較分散的市場。同一個行業在不同省有不同的訴求,一個省的不同行業也有不同的訴求。傳統企業會相對比較分散,所以一個寡頭不會吃掉所有的市場機會。”
關鍵詞: Qing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