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廣東省人民政府近日公布了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15項,深圳有沙井蠔生產習俗、螳螂拳、中醫診療法(朱氏點穴牽頓脊椎整復術)和西鄉北帝三月三廟會四個項目上榜。
此次公布的項目名錄突出嶺南文化特色,將體現嶺南三大民系和雷州文化、僑鄉文化、疍民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的珠璣巷移民落籍良溪傳說、潮州玉雕、客家服飾制作技藝、潘茂名傳說、白廟疍家游龍、臺山九人排球、水淹天、畬族民歌等一批項目列入名錄。
本次獲評的項目還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和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粵曲、洪拳、廣州醒獅、端午節等助力人文灣區建設的項目列入名錄;客家菜烹飪技藝、潮州菜烹飪技藝、白切雞烹飪技藝、廣式涼果制作技藝等一批服務民生、惠及百姓的粵菜非遺項目列入名錄;新會古井燒鵝制作技藝、德慶竹篙粉制作技藝等一批鄉村振興項目列入名錄;肌骨同治療法、中醫清宮正骨、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等一批助力中醫藥強省的項目列入名錄。
此外,本次公布項目體現了補短板與強優勢相結合。補民間文學短板、補曲藝短板、強傳統技藝優勢、強民俗優勢,一批具有鮮明地域性、廣泛群眾參與性,弘揚當代價值的項目列入名錄。
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6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816項。接下來,省文化和旅游廳將認定項目保護單位,推動落實代表性項目保護職責、積極培養代表性傳承人,建立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和代表性傳承人考核評估機制,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名錄體系,切實提高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